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十七部門印發《“機器人+”行動方案》,機器人市場或迎新機遇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消息,工信部等十七部門印發《“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較2020年實現翻番,機器人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斗桨浮诽岢?,到2025年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較2020年實現翻番,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行業應用深度和廣度顯著提升,機器人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
《方案》提出,遴選有一定基礎、應用覆蓋面廣、輻射帶動作用強的重點領域,加快推進機器人應用拓展,深化十大重點領域“機器人+”應用。在經濟發展領域,有制造業、農業、建筑、能源、商貿物流等5個重點場景。在社會民生領域,《實施方案》也提出了醫療健康、養老服務、教育、商業社區服務、安全應急和極限環境應用等5大場景。
機器人產業將突破100種以上機器人創新應用技術及解決方案,推廣200個以上具有較高技術水平、創新應用模式和顯著應用成效的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打造一批“機器人+”應用標桿企業,建設一批應用體驗中心和試驗驗證中心。
浙江大學湖州研究院“95后”屢克無人機世界難題
近日,浙江大學湖州研究院團隊捧回2022無人飛行器智能感知技術競賽線上仿真賽極速穿圈和自主飛行雙賽項第一名獎杯。
該團隊基于數學優化的運動規劃方法攻克無人機復雜環境集群飛行難題的論文,被選為機器人領域權威期刊《科學機器人》(Science Robotics)封面論文。近3年,該團隊承擔了多項國家級重要科研課題;在《科學機器人》、ICRA、IROS等知名機器人期刊和重要會議發表論文40余篇。而在這個“牛人”團隊中,“95后”科研人員占比高達80%。
該團隊研究成果的意義與地位毋庸置疑,在國內首屈一指。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飛行系統技術預研負責人林毅稱,這些研究在空中機器人單機與集群智能方面確實突破較大,在國際上也是十分前沿的技術。
試飛成功!西工大翼身融合民機技術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日前,在靖邊無人機試驗測試中心,一架外形新穎的飛機從跑道上起飛,自由地飛行在蔚藍的天空中,顯得格外引人注目。這是西北工業大學研制的翼身融合大型客機的縮比試驗機試飛的場景。作為系列關鍵設計技術飛行驗證的摸底試飛試驗,此次試驗進行了試驗機的起降、通場、規劃航線自主飛行等科目測試,圓滿完成了預期的飛行計劃。
飛行試驗由西工大牽頭的國內翼身融合民機技術研究團隊組織實施,是翼身融合民機技術研究從概念研究到技術驗證的關鍵一步,是翼身融合民機技術研究的重要里程碑節點。翼身融合民機外形擁有寬扁的機身,極具流線感,機身和機翼之間過渡光滑,沒有明顯的界限,機艙位于微微鼓起的機身下方。這種機翼、機身融為一體的飛機,被稱為翼身融合飛機,是未來民機的發展方向。
美海軍陸戰隊用垂直起降無人機取代固定翼無人機
目前,美海軍陸戰隊正在退役一些近程、短航時的固定翼小型無人機系統(SUAS),陸續裝備新型垂直起降(VTOL)小型無人機。
據了解,美海軍陸戰隊已經退役固定翼無人機RQ-11B“烏鴉”和RQ-12A“黃蜂”。取而代之的,是更容易發射與回收的垂直起降小型無人機。此類無人機具有盤旋和持續監視能力,如Skydio公司研制的X2D無人機、FLIR防務公司研制的R80D“空中襲擊者”無人機。
美海軍陸戰隊未來的作戰概念更強調敏捷與分布式作戰,這需要小型無人機由戰術單元操縱掌控,用于態勢感知、部隊保護、目標交戰、持續指揮控制通信和電子戰。這些無人機系統在最小戰術梯隊為小型部隊指揮官提供這些作戰能力。向垂直起降無人機過渡,機動部隊能夠在具有挑戰性的地形和嚴峻作戰環境中作戰,因為該系統不依賴傳統的發射與回收空間。
西班牙國防部4000萬歐元組建首支無人機部隊
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1月29日報道,西班牙國防部將投資4000萬歐元組建首支無人機部隊,這將是未來軍事應急部隊的關鍵。
報道稱,在新冠大流行帶來的不確定性之中,西班牙軍方啟動應急部隊開展“巴爾米斯行動”。受過專門的災難應對訓練的武裝部隊人員考慮了如何安全工作,他們向農業部門申請了無人機,利用它們對公共場所進行消毒。這些人員接受過操作無人機的培訓,只需要合適的無人機來執行任務。
現在他們打算進一步邁向專業化。西班牙軍方將首次擁有一個能在陸地、空中和水上三種場景部署無人裝備的高科技作戰和訓練部隊。西班牙國防部計劃投資4000萬歐元打造這支新部隊。其中,1400萬歐元將用于購買設備,1800萬歐元用于建設基礎設施,另外800萬歐元用于購買高性能無人機。
以上內容為高博特編輯選取的熱點新聞,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