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北京延慶舉辦北京市無人機駕駛員職業技能大賽
5月25日和26日,由北京市延慶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辦的北京市無人機駕駛員職業技能大賽順利舉辦。大賽分為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兩部分,參賽者需年滿16周歲,并在北京市學習或工作滿1年以上,同時需熟練掌握無人機的操作原理及駕駛技巧。經篩選,本次大賽共計128名來自無人機相關行業和具備無人機駕駛技術的專業人員參賽。
一飛智控發布最新研發的“敏捷蜂”系列無人機
5月25日,一飛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無人機星空藝術生態全系產品發布會舉行,一飛智控向與會者展示了其最新研發的“敏捷蜂”系列無人機。
據介紹,“敏捷蜂”Ⅳ型無人機飛行速度突破10m/s,具備長達33分鐘的續航能力,內容展示效率翻倍。同時,該無人機還搭載了業內首創的應急降落傘系統,確保飛行安全。此外,“瞬啟”起降平臺可在3秒內完成部署,大幅提升無人機表演的籌備效率。
一飛智控還展示了“幻影蜂”與“瞬翼蜂”系列產品。據了解“幻影蜂”系列中M600型號是專為智慧城市打造的定制化無人機,集成了激光雷達和雙天線RTK,可以實現高精準定位和航向定向,同時可以進行實時避障,從而實現復雜的編隊飛行和精確的協同控制。通過搭載煙花、孔明燈、激光等,為觀眾帶來更加震撼的視覺效果。
“瞬翼蜂”系列無人機則是專為智慧文旅方向而設計,作為一款專業的大載重垂起固定翼煙花表演產品,最大起飛重量20KG,可搭載超過20個煙花管,呈現極致的無人機加焰火表演效果。
中關村延慶園實現對無人機跨站飛行場景下的連續、精準感知
近日,中關村延慶園實現中國移動現階段最大規模5G-A通感一體組網部署,與成研院凌云平臺結合組成端到端低空無人機管控系統,利用5G-A通感一體基站可連片組網的天然優勢,采用基于AI的環境學習和軌跡融合優化等業界領先算法,大幅降低了檢測虛警率,實現了對無人機跨站飛行場景下的連續、精準感知,完成了對大規模無人機群的精準探測、跟蹤和管控。推動高標準打造無人駕駛航空示范區,助力延慶區低空經濟騰飛。
明年城市短距離低速輕小型無人機物流配送逐步成熟
目前,順豐、京東、郵政、“四通一達”等快遞企業都在嘗試無人機物流。如順豐在粵港澳大灣區推出同城即時送“同城范圍2小時達”和跨城急送服務“跨城跨海服務范圍4小時達”,航線覆蓋深圳市多個區域以及中山、珠海、東莞等地,日均運輸量達到1萬余票,單價同城12元,跨城40元,代表低空物流運輸已真正實現常態化與商業化運營。
據中國民航局發布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發展路線圖V1.0(征求意見稿)》,2025年,城市短距離低速輕小型物流配送無人駕駛航空器逐步成熟;2030年,城市中短距離快速中小型物流配送無人駕駛航空器逐步應用;2035年,城市中長距離快速中大型物流配送無人駕駛航空器逐步推廣。
實名登記的無人機遠低于實際運行數量 黑飛嚴重
中國民航局空管行業管理辦公室空中交通管制處一級調研員楊非近日表示,今年 1-3 月,全國民用無人機累計飛行 3592.6 萬架次,同比增長了 11.2%。
民航局《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操控員和云系統數據統計報告(2023 年)》顯示,截至 2023 年底有 19.44 萬人擁有無人機操控員執照,較上年增加 5.6 萬人,顯示當前我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無人機)產業蓬勃發展,無人機操控員規模持續增長。不過無人機增長背后的 " 黑飛 " 問題依然值得重視,楊非聲稱,截至今年 3 月底,實名登記的無人機從 2017 年的 37 萬架,增長到現在的 162.5 萬架,遠低于實際運行數量 。
以上內容為高博特編輯選取的行業技術,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特別關注 ——————
讓科技更好地賦能產業,“尖兵之翼”永不落幕。高博特自2006年發起、策劃、投資、組織,在相關專業機構支持下成功舉辦了最早的無人機主題會展活動——“尖兵之翼中國無人機大會暨展覽會”后持續推動無人機技術交流。高博特創新引領最早在深圳、上海、鄭州等地發起舉辦無人系統會展賽飛活動,有力促進了我國無人系統整體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
20年來,高博特始終堅持讓科技更好地賦能產業的愿景;努力為行業企業搭建產業鏈高端交流平臺,為科技轉化為生產力服務。具體業務范圍涵蓋:信息情報、媒介傳播、會展活動、招商加盟、品牌提升、咨詢服務、產品中心等七大服務體系,長期服務于“軍轉民、民參軍、軍民融合”等國家戰略。
2023年,高博特集買、賣、租、播、展、會、賽、培于一體的新型展廳項目即將啟幕,該展廳旨在從深度對接的層面為各入駐企業一站式解決經營中面臨的各項問題,企業租、賣的產品我們來、企業需要的品牌我們筑、行業頂尖的賽會我們辦、行業急需的培訓我們辦。新的一年,高博特新模式、新服務、新平臺,必將給各一直以來支持我們的朋友帶來全新的體驗。
更期待2023年4月12日至14日,與您相約“尖兵之翼——第十三屆中國無人機大會暨展覽會”,共聚中關村科學城四季科創中心。(詳細內容可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