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據工信部1月17日消息,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空中交通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國家發改委、公安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應急管理部、中國氣象局、國家能源局、國家林草局、中國民航局、國家消防救援局等14部門近日聯合印發《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四部門關于加強極端場景應急通信能力建設的意見》(工信部聯信管〔2024〕256號),其中明確:
詳情見意見全文:
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四部門關于加強極端場景應急通信能力建設的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應急管理、防災減災救災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適應新時期極端場景和大安全大應急對應急通信提出的更高要求,進一步強化部門聯動,形成工作合力,持續推動應急通信能力現代化建設,加快構建國家大應急通信框架,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底線思維、極限思維,圍繞構建國家大應急通信框架,以創新突破技術裝備為基礎,以改革完善工作機制為保障,以夯實網絡基礎和提升斷路斷電極端條件保障能力為抓手,全面提升應對極端場景應急通信能力,有力護航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到2027年,應急通信步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空天地海一體關鍵技術創新突破,極端條件適用裝備有效供給,應急通信特色服務持續拓展。應急通信供需對接清晰順暢,部門間銜接協同更加高效,電信企業應急管理改革加快推進。災害易發地區通信網絡覆蓋水平顯著提升,通信網絡抗毀韌性切實增強,公網專網協同格局基本形成。指揮預警智能高效,隊伍力量體系健全有力,跨區域保障能力顯著提升,基層保底通信能力基本建立,極端場景保障能力大幅躍升。
二、推動應急通信創新突破
(一)推進應急通信技術突破應用。聚焦信息通信新技術,通過國家、部省科技重大專項和重點研發計劃支持應急通信關鍵技術攻關突破。推動跨運營商應急漫游、無人機空中通信、室內定位導航、地下空間信號增強等適用于極端場景的重點技術研發,加快推進人工智能、通信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以及安全技術應用,滿足應急通信能力現代化升級演進需要。(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應急管理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研發推廣新型應急通信裝備。面向極端場景,制定重點裝備研發清單,組織開展揭榜掛帥。用好各類項目渠道,設立專門科目支持應急通信高端、新型、適用裝備研制。重點加強無人空中載體裝備、全地形車、高空基站等高機動性裝備,應急專網融合終端、背包基站、微波/散射通信裝備等輕量化便攜裝備,適應嚴寒、密林等極端條件裝備以及更適合基層使用的易操作高可靠性設備研發推廣。(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應急管理部、國家消防救援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構建應急通信創新發展平臺。產學研聯合創建應急通信工程實驗室和技術研發中心,加強基礎和前沿理論研究。用好應急通信工程技術驗證平臺,強化實驗測試,有力支撐新技術、新裝備、新業務在應急通信領域的創新應用。組織制定應急通信標準體系,加強應急預警、網絡抗毀、互聯互通等標準研制。(工業和信息化部、應急管理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推動應急通信產業生態繁榮。建設應急通信產業集群,打造具有核心技術優勢的骨干企業。突出行業引領,發揮學會、聯盟等行業組織作用,完善應急通信公共服務平臺,發布指導性產品目錄,加快創新成果產業化和推廣應用。(工業和信息化部、應急管理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加快應急通信機制改革
(五)構建應急通信供需對接機制。完善應急通信供需對接機制,建立健全各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部門和通信管理部門常態化溝通聯絡渠道,明確聯絡責任單位和聯系方式,定期溝通需求。應急處置時,各相關部門向通信管理部門提出應急通信需求,通信管理部門組織通信行業及時響應、有效保障。(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應急管理部、中國氣象局、國家林草局、國家消防救援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健全應急通信協同保障機制。通信管理部門與應急、電力、地面和空中交通管理部門健全協同保障機制。強化能源保障協同,為重要通信設施、應急通信無人航空器、車輛裝備提供優先電力等能源供應。強化運輸保障協同,為應急通信隊伍裝備、運輸車輛提供必要通行和物流保障,依據《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開辟應急通信無人航空器快速審批綠色通道。強化力量投送協同,極端場景下將應急通信人員、裝備作為首批力量響應出動,通過空中投送、地面徒步、摩托化機動等方式投送至受災區域。(中央空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應急管理部、國家能源局、中國民航局、國家消防救援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完善資源統籌信息共享機制。建立應急通信裝備、隊伍及易發“斷路、斷電、斷網”高風險區域臺賬,完善急時電信企業間資源共用、互備及協同搶修機制,提升科學調度水平和應急處置效率。推動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部門之間實現數據資源交換共享,及時通報交通、電力、通信網絡運行情況以及災害預警和響應行動等信息。(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應急管理部、中國氣象局、國家消防救援局、國家林草局按職責分工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