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俄羅斯防空反導防御系統
來源:軍工天地微信公眾號
|
作者:佚名
|
發布時間: 2018-12-05
|
14625 次瀏覽
|
分享到:
俄宣布成功進行反導攔截試驗,A-235反導系統呼之欲出。“A-235”戰略反導系統從2014年開始投入測試。當年11月8日,俄軍方宣布,A-235反導系統以機動發射方式發射了名為“弩刀兒”的反導導彈,成功攔截一枚衛星目標,向西方顯示其世界領先水平的實力。
俄羅斯正在打造一體化國家防空系統,一旦最為先進的S-500作戰運用范圍廣、技戰性能優異、抗干擾能力強的最新一代高空遠程防空導彈系統S-500地空導彈系統開始服役,不僅可以抗擊各類戰機,還可攔截摧毀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地球低軌道衛星以及高超聲速新式武器,將使俄軍空天防御能力得到全面升級。根據規劃,俄羅斯未來將進一步打造出一個以S-400、S-500和A-235等系統組成的一體化防空反導防御體系,加快研發和列裝新型防空反導武器,大幅度提升俄軍的反導防御作戰能力。 2.最新型A-235“努多爾河”反導系統 在蘇聯解體后,繼承前蘇聯反導技術之大成的俄羅斯一直在尋求升級A-135反導系統。這便是新一代的A-235反導系統。俄羅斯通過加緊研發新型A-235反導系統,為國土構建一道堅強的“反導之盾”。
A-235系統被公認為第四代戰略反導彈系統。A-235反導防御系統由位于葉卡婕琳堡的“革新家”設計局于20世紀90年代開始研制。相比于A-135系統40至50千米的攔截高度和350公里的作戰距離,A-235系統的攔截高度和作戰距離得到大幅度提升。A-235反導系統將由原來的兩層攔截體系擴充為三層攔截體系,包括改進型51T6遠程攔截彈、58R6中程攔截彈和53T6M近程攔截彈。即最外層仍采用攔截彈,而中、近程則采用常規碎片殺傷戰斗部進行攔截。A-235反導系統導彈的飛行速度超過了每秒3公里,采用地面站無線遙控制導,命中精度可以達到厘米量級,被俄軍稱是世界上目前“獨一無二”的導彈攔截系統。相比于A-135系統,A-235反導防御系統更是一種“專門”的反導系統。A-135反導系統配備的核攔截彈在打擊來襲目標的同時也會對己方設施造成破壞,而A-235配備的常規攔截彈則可在攔截敵方導彈的同時,盡量避免己方領土遭受損失。這種具備非核攔截能力、可移動、可對太空目標進行攔截的新一代反導防御系統的橫空出世,或將成為俄羅斯反導系統家族的經典之作。 俄宣布成功進行反導攔截試驗,A-235反導系統呼之欲出。“A-235”戰略反導系統從2014年開始投入測試。當年11月8日,俄軍方宣布,A-235反導系統以機動發射方式發射了名為“弩刀兒”的反導導彈,成功攔截一枚衛星目標,向西方顯示其世界領先水平的實力。2017年11月24日,俄羅斯國防部就公布一段A-235反導防御系統的測試攔截視頻。視頻中,俄空天防御部隊在哈薩克斯坦境內的薩雷?沙甘靶場試射了一枚新型現代化改裝的反導系統攔截導彈,并在既定時間內成功擊中了假想目標。2018年4月2日,俄國防部官方網站公布了一組視頻并配發文章稱:該國在位于哈薩克境內的薩雷?沙甘試驗場進行了53T6M型攔截導彈的試射,并稱導彈使用常規彈頭擊中了目標。6月,俄羅斯國防部高調宣布,俄軍已在哈薩克斯坦境內的薩雷?沙甘靶場成功測試了最新型A-235“努多爾河”反導系統。俄羅斯軍方明確表示,A-235“努多爾河”反導系統能摧毀集群目標甚至還能“攔截洲際導彈”,此次升級是對北約完善導彈攻擊能力的有力回應,下一步將在莫斯科及莫斯科州附近加快實現A-235戰略反導防御系統的部署。隨著A-235反導防御系統的日漸發展成熟,俄羅斯軍方也對該系統愈發寄予厚望。 相比于S-400“凱旋”和S-500“普羅米修斯”系統,A-235反導防御系統攔截高度更高、距離更遠,甚至還可以用于攔截戰略核武器。這三種系統的搭配使用相當于一個個的“俄羅斯套娃”,攔截能力從低到高,各有側重,也算是取長補短,各領風騷。A-235反導防御系統所配備的高層攔截彈最大攔截高度達到800千米,而S-400和S-500的攔截彈最大攔截高度則分別只有40千米和400千米。S-400配備的導彈安裝有自動導引頭,具備“發射后不管”能力,而A-235反導防御系統則必須由地面操作人員通過無線電指令進行控制。S-500系統針對的更多是空氣動力目標,A-235則針對彈道導彈和低軌航天器。 一旦A-235完成部署,無疑將極大縮短俄羅斯與美國在反導領域的技術差距,削弱美國在東歐、亞太地區加快部署“愛國者”“薩德”等陸基反導系統,以及宙斯盾艦在上述地區海域的海基反導系統的反導作戰能力,維持美俄間的大國均勢和戰略平衡。未來,A-235反彈道導彈系統將與S-500防空導彈系統和RT-2PM2彈道導彈、RS-24彈道導彈、RS-26彈道導彈、RS-28彈道導彈、一起構建起俄羅斯陸基攻防系統,這一強攻防系統在全球將具有最強整體作戰效能。

更多資訊請關注尖兵之翼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