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海鷹論壇成功舉辦 聚焦人工智能與無人裝備發展
來源:
|
作者:佚名
|
發布時間: 2018-05-20
|
11929 次瀏覽
|
分享到:
8月18日,由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10所、航天科工智能機器人有限責任公司、先進制導控制技術重點實驗室、北京市機器人伺服與控制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遠望智庫聯合舉辦的2016年海鷹論壇在京成功召開。
8月18日,由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10所、航天科工智能機器人有限責任公司、先進制導控制技術重點實驗室、北京市機器人伺服與控制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遠望智庫聯合舉辦的2016年海鷹論壇在京成功召開。
本屆論壇以“人工智能與無人裝備發展”為主題,吸引了200多位來自軍工集團、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多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一線科研人員,共同探討模式識別、智能感知、機器人等人工智能技術在無人裝備中的融合應用,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當前的研究進展與未來展望。 本屆論壇中,主辦方特別邀請了9位行業專家,圍繞人工智能與無人裝備發展進行了精彩的專題報告。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在題為《輪式機器人實踐與展望》的專題報告中,從人工智能60年、知識和數據雙驅動的人工智能等方面對當前人工智能的研究進展做了概述,并以駕駛腦為例,詳細闡述了從汽車到輪式機器人的技術發展道路、智能駕駛的等級區分、自動駕駛面臨的陷阱,以及機器駕駛腦如何在駕駛員開車時實現正學習和負學習等自主深度學習。 清華大學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朱小燕所作的《人工智能——從人機對話到機器人系統》報告中,引用大量翔實數據和豐富案例,闡述了國外人工智能領域當前的研究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三院三部主任王長青在題為《人工智能在飛航導彈上的應用與展望》的報告中,重點闡述解析了 “導彈人工智能”概念,指出未來作戰面臨著高度對抗、有限信息支援、全氣象條件、多任務需求等挑戰,不確定性大幅增加,需要導彈具有自主感知和態勢認知能力,以適應不確定性的戰場變化。 航天科工智能機器人有限責任公司李楠博士在《智能仿生機器人技術研究》為主題的報告中,從仿生機器人概念、研究現狀、關鍵技術等幾方面對仿生機器人領域的研究進行了詳細講解。 310所葛悅濤博士所作的《量子技術將倍增智能無人系統作戰效能》的專題報告,從人工智能在無人系統領域應用、量子技術在智能無人系統領域應用兩方面展開論述,他指出,量子計算技術、量子通信技術、量子雷達技術、量子成像技術、量子導航技術等量子技術將指數級倍增人工智能無人系統作戰效能。 此外,北京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楊毅副教授的《基于行駛空間架構的地面無人平臺自主導航技術》、軍事通信專家史其存高級工程師的《無人機、陸地機器人通信問題探討》、北京云知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iot事業部副總裁李霄寒的《芯系云端、智享未來》、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朱楓研究員的《智能機器人視覺定位技術及應用》等報告內容豐富、觀點新穎,一次次將論壇氣氛推向高潮。 經過一天緊密的日程安排,與會的各位專家學者和業界人士進行了充分的討論與交流,現場氣氛熱烈。本屆海鷹論壇是一次多元并陳、開放包容的交流平臺,更是一次凝聚智慧、思想碰撞的“知識盛宴“。主辦方希望通過搭建海鷹論壇這一高端學術對話平臺,充分發揮自身橋梁和紐帶作用,為促進我國無人裝備智能化水平的進一步提升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