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10月23日,TED×蘇州在十周年大會之際,為聽眾打造了一場歷史文化、社會人文、科技藝術交織碰撞的饕餮盛宴。
星邏智能CEO王海濱作為分享者之一,將過去鋪敘,與聽眾講述了將無人機真正“無人化”的心路歷程,又與自己對話,在TED的舞臺上展望充滿無限可能的科技未來。
以下為創始人王海濱演講內容
1.奇想造就星邏誕生
七年前我在海外工作時,注意到通過無人機對廠區進行勘測巡檢,非常的方便,但是地面需要飛手駕駛無人機或換電池,廠區往往地廣人稀,一個無人機飛手團隊往往連續工作幾天也不能把所有轄區勘測完。
看著頂著大太陽,汗流浹背的飛手們,我在想能不能開發一種自動設備,在地面代替人給無人機補充能量,并且能代替飛手操作無人機,也就是讓無人機完全實現無人化模式,后來我和朋友創辦了企業,來研發這個產品。
2.產品構造、設計理念初現形態
那到底這該是個什么樣的東西呢?我和伙伴們的腦海里,浮現了無人機機庫這個產品形態,讓無人機像蜜蜂一樣自主的去采集花蜜——也就是圖像和數據,累了就飛回到機庫休息,機庫就像連鎖酒店一樣,為它們提供庇護所,可以充電,可以降溫,也可以上傳數據,并在機庫內承接新的任務。
我們的第一代產品就提供了多個庫位,就像多個房間一樣,能同時容納多臺無人機。
3. 亦步亦趨,自主探索
以“精準”保證安全回巢
產品形態有了,設計理念也有了,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當時,怎么讓無人機自動回收機庫就讓我們大費腦筋。我和團隊伙伴連續泡在實驗室里一兩個月,也沒有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
也許你覺得SpaceX能夠把太空中的火箭回收回來,無人機回收到機庫肯定不難。大家和我一起想象下,我們把一團紙扔到1米外的紙簍中很容易,可你怎么保證扔3000次不出意外?無人機安全第一,必須保證每一次的精準。
我想問在座的朋友,你認為如何實現呢?拿起這團紙,用手把它放到紙簍里,重復3000次我就能保證萬無一失,聽起來在作弊吧,但實際上這就是正解。
因為我的智能一直關注在這團紙上,用視覺不斷觀察,并用手不斷調整,直至我送紙入筐。無人機的精準回庫也是這樣,后來,我和團隊伙伴設計了煙盒大小的無人機自動駕駛盒。
它就頂在無人機上面,能讀取無人機的五感,也能指揮無人機的手腳,能用4G/5G視頻通訊,甚至可以在緊急時刻打開降落傘,就像是在無人機上有個騎士,這個騎士控制無人機到達機庫里,無人機自動回收的難題總算解決了。
以智能“雙耳”助力通用化充電
好了,解決了自動駕駛的問題,就要解決電能問題了,這個很麻煩。在座的各位可以看一下自己的手機,你們手里的手機都有統一的充電接口對吧,整機充電很方便。
可是無人機沒有這個充電接口啊,各家無人機制造商只考慮了手工拆卸電池充電,完全沒有考慮過會有整機自動充電。連接口都沒有,充電就別提了,這個不可能的任務怎么破解呢?
我們想到了頭戴式耳機,可是頭戴式耳機和無人機自動充電有啥關系!
還真有關系,不管是頭大頭小,人耳朵的位置都是相對固定的,耳機戴上與摘下也都很方便;這個啟發了我們,我們也給無人機裝個耳朵唄!
無人機都有起落架,一對充電的耳朵就裝在起落架上,機庫的能量接口就像頭戴式耳機一樣夾持住兩個耳朵,根據無人機不同型號,釋放不同的電壓與電流,就像根據個人喜好播放不同的音樂一樣,于是無人機的通用化充電就實現了。
現在電能被輸送進去了,但如何讓無人機敞開心扉接受這個電能呢,這其中還有很多非常復雜的軟件協議工作,而我們將這些軟件協議打通,讓電流能夠通過我們給無人機設計的“耳機”順利輸送到無人機中。這個創新是很酷的,也是咱們中國原創的,它正在成為無人機國際標準的一部分。
以自動換電賦能場景應用
就在我們為實現了無人機通用化充電而興奮的時候,我們發現,光搞定充電還不夠,畢竟充電要45分鐘,但有的作業需要連續飛,比如無人機檢測湖面藍藻要在早6點到8點間密集飛行,而光伏巡檢要在傍晚4點到6點間密集飛行,充電根本來不及。怎么辦?
于是我們研發了具備機械臂自主換電能力的機庫,就好像蔚來汽車的換電模式,充電換電一體化機庫,魚和熊掌都放到了一個產品里,兩套能量系統互為備份,提供最高的可靠性,也把選擇權交到了用戶手上。
以全自動AI推動行業應用普及
好了,當所有的硬件都很棒的時候,總覺得還缺少點什么。是的,這東西好操作好上手嗎?很多用戶質疑我們的產品,覺得我們的自動化系統會比手動駕駛無人機更難學。
于是我們定了個口號,要做一款office lady都能十分鐘上手的綜合操作系統,把無人機的控制,地面充換電機庫的控制,以及航線和數據的調度都集成到一個簡單的網頁界面,我敢打賭,你如果打過星際爭霸的話,那么你馬上就能上手。
就像視窗操作系統的出現推動了個人電腦的普及,無人機綜合操作系統的出現也必然會推動無人機行業應用的普及。
以AI識別協助高效分析
但還不夠,僅有無人機傳輸的圖像是不夠的,用AI將圖像結果進行分析做了才算是閉環, 例如,在執行湖面任務時,無人機通過AI程序可以監測到藍藻,管理人員可以實時了解到湖面藍藻情況并且高效的處理,這無疑是從飛鳥的角度分析世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