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引言:
7月31日,民航局通用航空工作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在京召開。
民航局局長馮正霖出席會議并指出,當前通用航空發展“放管服力度加大,政策引導效果顯著,制度性障礙仍需破除,發展活力還需釋放”,要堅持改革創新,狠抓薄弱環節,打好改革攻堅戰,促進通航發展再上新臺階。民航局副局長李健、董志毅、王志清、呂爾學出席會議并對做好下一步通航工作提出要求。
馮正霖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通用航空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對標《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確定的發展目標,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狠抓薄弱環節,打好改革攻堅戰,促進通航發展再上一個臺階。一要加強頂層設計,做實分類管理。民航局已經印發《民航局通用航空分類管理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創建一套獨立完整、科學適用的法規體系,培養一支融合職業化與社會化需要的人才隊伍,做實一組創新包容、監管適度的工作機制,搭建一個公開透明、集約共享的服務平臺,力爭用2~3年的時間,初步建成與我國通航發展起步階段相適應、有別于公共運輸航空的政策法規標準體系、分類監管體系和服務保障體系。
《民航局通用航空分類管理的指導意見》全文如下:
民航局文件 民航發(2018)80號
民航各地區管理局,各通用航空、服務保障公司,各運輸(通用)機場公司,局屬各單位,各協會:
為促進我國通用航空業發展,加快推進以科學分類為基礎的通用航空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更好發揮通用航空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服務社會民生、拉動大眾消費的功能,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緊緊圍繞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確定的重點任務,堅持民航發展“一二三三四”總體思路,以改革思維促進通用航空從部門、行業管理向政府、社會管理轉變,著力構建分類管理體系,破除體制機制性障礙,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服務保障能力,促進通用航空“熱起來、飛起來”,為實現民航強國戰略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二)基本原則
放管結合,以放為主。對公共運輸航空與通用航空、經營性與自用性通用航空、載客類與非載客類飛行活動實施分類管理。放寬事前審定,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加強對載客經營類通航飛行活動監管,放寬載貨類、培訓類和作業類通航飛行活動限制,有效投放監管資源,激發市場活力。
問題導向,提升服務。聚焦制約通航發展的突出問題,建立相對獨立的符合通航發展規律的政策法規標準體系,克服體制性、機制性障礙,改變過度監管狀況,全面提升行業管理部門和保障單位服務水平,便利通航企業運營。
改革創新,試點引路。加大改革力度,推進政策、管理、技術和服務創新,包容審慎監管新業態。積極探索發展新路徑,鼓勵先行先試,支持各類通用航空試點項目,勇于突破制約發展的規章制度和管理模式,建立試錯容錯機制,積極推進試點成果固化推廣。
(三)發展目標
構建通用航空分類管理體系,建設“四個一”工程。創建一套獨立完整、科學適用的通用航空標準制度體系,培養一支融合職業化與社會化需要的通用航空人才隊伍,做實一組創新包容、監管適度的通用航空工作機制,搭建一個公開透明、集約共享的通用航空服務平臺。到2020年,初步建成與我國通航發展起步階段相適應、有別于公共運輸航空的分類監管體系和安全規范、應用廣泛的分類保障體系。
二、創建通用標準制度體系
(一)修改完善法規。加快建設相對獨立的符合通用航空特點和規律的法規體系,從法律、法規、規章各層次,全面梳理涉及通航領域的航空器、人員、企業運營、機場、空管、搜救、事故調查、賠償責任等各環節,修改、廢止相關規定,剝離簡單套用公共航空運輸方式管理的內容。按照法治的方式推進通航改革試點工作,將有關法規修訂完善工作全面納入立法計劃、立法規劃,為通航發展創新提供法治保障。扎實推進《通用航空立法規劃項目表》,力爭“十三五”末期,初步構建符合通航發展規律和需要的法規體系。
(二)完善規范標準。加大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加快修改或廢止對通航要求過高的各類規范性文件,依據相關規定加強對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查。鼓勵行業協會分類制定通用航空生產、娛樂和消費應用領域的標準和規范,加快更新傳統作業規程,加快制定新興業態服務標準。樹立行業標準自信,積極開展國際交流為中國標準輸出創造外部環境。
三、培養通用航空人才隊伍
(一)組建專業監察員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