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3.4完善集疏運體系3.4.1 提升場內場外通行效率優化場內交通體系。完善場內交通路網,優化交通流線組織,強化機場地面服務保障,規劃布局車輛行、停線路,順暢貨車車輛進出通道。加強對外交通銜接。鼓勵有條件的機場開展空陸、空鐵聯運,加強機場與鐵路、公路設施銜接、服務對接,充分發揮各種交通方式比較優勢,構建外聯內暢的集疏運網絡,根據需要增加卡車航班、貨車接駁次數,提升貨物集疏運效率。3.4.2 推進貨物快速裝卸建立地面保障提取快速通道。優化布局場內貨物操作線路,確保貨郵從收運、安檢、配載、出庫、裝機以及理貨、入庫、查驗、提貨等全流程保障無縫銜接,實現貨物“速運速提”。3.4.3 強化卡車運行調度推廣使用貨車電子通行證。推廣電子“航空貨運防疫通行證”,豐富全碼合一、一網通查、遠程申請、實施管控等功能,優化申領、審核、發證、查驗、管控等環節,由貨車駕駛員通過線上申領,在道口使用手機“亮證”通行,提升市內提送貨車輛通行效率,確保地面卡車“不停運、不滯留”。建立貨運“直通車”。鼓勵重點機場之間以及機場與主要貨源地之間建立貨物運輸“直通車”制度,對司乘人員進行閉環管理,實行“即走即解即追”,保障往返貨運車輛地面交通順暢,確保貨暢其流。
3.5優化通關環境3.5.1 優化通關流程提高通關效率。聯合海關優化通關模式,鼓勵有條件的機場實現“7×24”快速預約通關。推動海關不斷提升口岸通關能力、報關速度以及提貨制卡效率,縮短貨物提前運抵時間,改善客戶提貨體驗。推動建設“智慧海關”,降低貨物進出港和中轉時長,提高貨物進出港通關效率。量身定制“通關方案”。針對特定貨物,采用信息預審、批量報關、集中驗放等舉措提高貨物通關效率,實現進口生鮮冷鏈、應急與重要生產物資等特色業務快速通關。推動“單一窗口”建設。對接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促進空陸、空鐵多式聯運,實現不同部門之間、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的標準融合、信息聯通、效率提升。3.5.2 創新通關模式鼓勵應用“無人陪同”查驗。針對防疫、民生和重點生產物資,由貨主線上傳輸電子信息,協調海關人員在現場貨站或貨代工作人員協助下查驗。鼓勵應用“無紙化無接觸”通關。推廣運用電子運單系統,推動航空貨運業務領單、改單、退單等全程線上辦理,降低企業運行成本,提高貨物通關效率。推廣海關“空運艙單分撥”模式。協調海關支持將已理貨、消殺待報關的進口貨物從國際貨站直接調撥入保稅物流中心,實現先入區后報關,提高貨站貨物流轉效率。
3.6加強信息化建設3.6.1 建立綜合性物流信息服務平臺鼓勵樞紐機場為主體搭建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臺, 對接“單一窗口”,促進機場、航空公司、貨代、貨主、口岸聯檢等主體之間信息合理共享和數據交換,實現航空物流全鏈條信息互聯互通。將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與航空貨運深度融合,提供一站式信息查詢和業務辦理服務,提升航空貨運信息統一管理能力。3.6.2 提升運單電子化水平鼓勵機場、航空公司、貨運代理企業等協同推動貨運無紙化,減少隨機單證使用,持續提升電子運單比例,進一步提高航空貨運信息化水平。3.6.3 充分利用新技術賦能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應用,鼓勵使用無人機、無人車、無人配送、無接觸配送等智能化、無人化設備,提升航空物流智慧化水平。3.6.4 強化信息監測預警水平固化物流運行動態監測機制,統一信息匯總口徑,定期收集航空物流保通保暢相關數據。依托物流信息平臺,收集相關監測調度數據,提升信息匯總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并對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提供數據分析功能,提升大數據監測預警能力。推動機場、航空公司與海關、綜合交通等數據加強銜接,加強信息互聯互通水平。
3.7建立“綠色通道”3.7.1 建立物資保障“綠色通道”機場與海關、邊檢、貨代、航司等加強溝通協調,為防疫、關鍵生產及民生物資建立“綠色通道”,推動海關實行“優先調撥、優先查驗、優先打板”,機場貨站實行“優先檢驗、優先消殺、優先理貨、優先分撥、優先提貨” 等措施,保障應急物資高效運輸,助力高端制造、跨境電商等產業發展。3.7.2 用足用好“白名單”制度組織建立“作業白名單”。根據防疫要求和貨運保障需要,機場協同貨代企業等,為報關員、理貨員、叉車操作員制訂“作業白名單”,為急需進場提離貨物的貨主企業制訂“提貨白名單”,提升貨物操作保障效率。做好“重點企業白名單”貨物運輸保障。加強與發改、交通、商委、經信委等有關部門溝通協調,積極對接各類白名單,比如重點企業復工復產白名單、提貨白名單等,做好“白名單”企業貨物運輸保障工作。
3.8做好政策宣貫和輿論引導3.8.1 強化信息共享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機場、航空公司、貨主、貨代等市場主體間暢通溝通渠道,強化保通保暢信息共享的及時性、準確性,指導場內各類貨運企業用好用足各類政策,并及時對外公開發布保通保暢信息,分享保通保暢階段性成果。3.8.2 加強社會宣傳依托全國和地方主流社會媒體,開展保通保暢工作相關宣傳,聚焦先進典型與經驗做法,突出航空物流保通保障工作對保供穩鏈的重要支撐作用,擴大社會影響、提升關注度。3.8.3 做好政策宣貫全面傳達黨中央、國務院、省物流保通保暢工作機制各項政策,及時整理匯總國家、行業、地方保通保暢政策,并加強相關政策發布工作。以市場需求為引領,匯總編制解讀內容,確保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