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據新華社等國內媒體報道,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日前成功完成了200架固定翼無人機集群飛行,再次刷新此前119架固定翼無人機集群飛行的紀錄。從2015年開始,中美之間就開始了無人機集群飛行的競爭。從現在結果來看,中國暫時在數量上取得領先,但有一項關鍵技術仍然和美國有相當差距。
緊接著2017年1月10日,美國國防部突然公布了美軍無人機集群系統,3架F/A-18戰斗機釋放了103架“山鶉”微型偵察無人機并組成集群,打破了中國67架的記錄。而僅僅過了6個月,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宣布成功完成119架固定翼無人機集群飛行試驗,打破了美軍的記錄。119架小型固定翼無人機成功演示了密集彈射起飛、空中集結、多目標分組、編隊合圍、集群行動等動作。而這次中國電科的200架無人機集群飛行,則是打破了自己保持的記錄。
最近幾年無論是中國還是國外,都出現無人機表演這種新的藝術形式。而這種新形式的背后,就是無人機編隊飛行技術的出現。但無人機燈光表演,使用的是旋翼機,空中定位相對比較簡單。但固定翼無人機,在空中都是有一定速度的動態飛行,因此要保持一定的編隊,需要的就是空中防撞等一系列無人機集群控制技術,這種技術的難度就相當大。而如果還要指揮這一群無人機到指定的目標,執行特定的任務,就需要相當的人工智能技術。
從2015年-2016年,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的集群無人機,基本上是保持編隊飛行。2017年的美軍103架“山鶉”無人機,則是率先具有了先進的、類似鳥類的群體行為。當任務出現時,所有無人機從自由飛行狀態全都齊刷刷調轉機頭向目標飛去,執行繞圈或者聚集等任務(上圖左)。在2017年的中國119架無人機飛行中,也展示了空中集結、多目標分組、編隊合圍等動作(上圖右)。因此可以看出,中美在無人機集群人工智能技術上,都處于同一水平,甚至可以說中國控制數量達到200架,技術稍稍領先。
但實事求是來說,中國200架無人機群打破記錄固然讓人欣喜,但有一個方面距離美軍還有相當的差距。這就是小型無人機快速空投布放技術。2017年美軍釋放了103架“山鶉”微型偵察無人機,使用的是戰斗機進行空投。“山鶉”屬于難度較高的折疊翼無人機,戰斗機投放的是小型包裝,在一定高度上無人機“破筒而出”,同時尾推發動機啟動,前后機翼自動張開并鎖定,進入穩定飛行狀態。而中國無人機都是相對結構簡單的固定翼無人機,只能在地面發射,中美二者誰更接近實戰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