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款民用消費級微小型涵道風扇無人機研發成功
來源:經濟日報
|
作者:沈慧
|
發布時間: 2018-05-22
|
8378 次瀏覽
|
分享到:
僅巴掌大小,機體高度不到20厘米,在日前舉辦的第十九屆中國國際模型博覽會上,一款造型酷似迷你“電飯煲”的微小型涵道風扇無人機產品初次登臺亮相便“吸粉”無數,并受到相關潛在目標用戶群體的長時駐足和頻頻“點贊”。
僅巴掌大小,機體高度不到20厘米,在日前舉辦的第十九屆中國國際模型博覽會上,一款造型酷似迷你“電飯煲”的微小型涵道風扇無人機產品初次登臺亮相便“吸粉”無數,并受到相關潛在目標用戶群體的長時駐足和頻頻“點贊”。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部高級工程師、“天空工廠”無人機團隊負責人何宇介紹,所謂“涵道”就是氣流管道,有降低氣動損耗、穩定氣流輸出的作用。作為國內首款民用消費級微小型涵道風扇無人機,該產品歷時9個月研發完成,涵道直徑不到8厘米,重約280克,特別適合在狹小的空間環境中垂直起降、穿梭往返、閃轉騰挪地開展相關作業,具備飛行安全度和氣動效率高,結構緊湊、機動靈巧等技術優勢,同時完全滿足近地/近人場景的安全需求,可解決特定用戶對安全、外形的需求痛點。
當前,消費級民用無人機航拍市場的蛋糕越做越大,在全球范圍內形成了幾百億元的市場產業規模。民用無人機行業已形成一超多強的格局。“只有走差異化發展道路,尋找細分市場,確立自己的特色和賣點,通過產業化推動技術升級,才能逐步實現良性循環、逐步做強,直到最終化繭成蝶。”何宇說。
該團隊結構工程師趙天龍表示,區別于當前無人機市場上占主導地位的微小型四軸、六軸多旋翼無人機,該款無人機以涵道風扇為結構主體和動力系統,飛行控制機理與其他多旋翼無人機有所不同,其動力系統采用類似運載火箭的飛行原理,通過涵道內部和尾部的導流板、舵面來實現無人機的姿態穩定控制,動力效率比傳統無人機高30%。同時,此款無人機的旋翼隱藏于涵道內側,能有效避免旋翼割傷事故發生,其外表采用柔軟、彈性十足的發泡材料進行包裹,進而進一步提升了無人機的防撞、防摔性能。
“這款無人機具有獨特創新性,具備良好的市場前景,能夠應用于搜救、復雜狹小環境飛行偵查、室內安防監控、科研教學、娛樂表演等領域。”何宇介紹,團隊可面向不同用途的客戶需求,為其“私人定制”具有個性化外形的無人機產品,使之適用于人員搜救、復雜狹小環境飛行偵查、室內安防、管道巡檢、科研教學、飛行表演等領域。 據了解,該團隊將根據市場需求,不斷優化無人機結構外形,提升飛行性能、完善升級平臺,并進一步加強無人機自主視覺處理能力,力爭早日實現市場化推廣。(經濟日報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