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按照整個作戰意圖有人與無人系統臨時自主協同
聯合戰役指揮機構組織有人與無人系統協同作戰,要著眼戰役全局和整個作戰意圖,正確確定指揮協同主體。指揮協同主體,是指在指揮協同中起主導作用的作戰部隊或作戰行動,應根據戰役總意圖、各階段作戰目標、參戰各種有人與無人系統部隊、打擊行動的地位和作用等來確定。一般情況下,海戰應以海軍為主、空戰應以空軍為主、陸戰應以陸軍為主。如此,才能在不同層次、不同空間、不同時間、不同地域,把有人與無人系統作戰力量優化組合起來,協調一致地打擊敵人。然而,指揮協同主體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應隨著戰役進程的發展變化也可臨時自主協同。在未來戰爭中,具備自我探測、搜索、偵察、欺騙和分析數據、自我攻擊的無人戰車、無人水面艦艇、無人潛航器、無人機組成的無人系統部隊,根據作戰整體意圖,發現目標即可把目標方位、性質信息反饋給有人部隊指揮員或操控員,也可根據戰場情況變化判斷目標性質,選擇重點目標進行自主攻擊。2019年,俄羅斯制造了分別執行安保、運輸、加油等任務機器人作戰平臺。該平臺可在操作員最小協助的情況下,能使用槍械、榴彈發射器等武器,可施放執行一次性任務的無人機,分別獨立完成自己的特殊任務。從2021年起,由喀瑯施塔得集團研發的“獵戶座”察打一體無人機裝備俄軍。2021年2月,俄媒首次披露“獵戶座”無人機在敘利亞實戰的畫面,公開了該機用沙漠涂裝向地面恐怖分子目標設施進行自主精確打擊的場景。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今年3月27日報道稱,美陸軍將舉行“2021融合”演習,計劃利用AI(人工智能)能夠在幾秒鐘內把前沿行動中的小型無人機傳回的目標數據輸入與直升機、地面車輛、攻擊武器和間瞄射擊、直瞄射擊的射手相互連接起來,旨在完善新的攻擊和戰爭策略,以“快速進攻和戰斗”探索多域作戰新模式:空軍隱身戰機從空中攻擊,海軍戰艦發射巡航導彈,地面裝甲車輛近距離發動攻擊,遠程精確射擊武器都從直升機、無人機和具有人工智能功能的軍用計算機系統實時接收信息。目前,美陸軍開始試驗一種由士兵通過遙控駕駛的機器人戰斗車,下一步有望實現由一名士兵可以監視12個機器人群,并在載人部隊之前撤離,讓無人駕駛車輛作為(相對)消耗先鋒。無人機可第一時間進入戰場執行偵察任務,配合有人戰機迅速掌握戰場態勢,避免在戰場情況發生變化時因多次調整而貽誤戰機,同時還能進一步增加縱深作戰距離。未來的有人與無人機作戰模式主要以有人戰機為指揮核心,以成本低、機動性強、隱身性好、攻擊能力突出的無人機作為進攻主力,實現信息獲取、指揮控制、武器發射、毀傷評估、察打一體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