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樊邦奎:無人機生產制造不是重點 各種應用才是未來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科技日報
|
發布時間: 2021-04-21
|
7541 次瀏覽
|
分享到:
中國工程院院士樊邦奎在中國電子信息技術年會上發表了主題報告《開啟低空智聯網新基建打造數字經濟新業態》.....
“每家都有機器人,每人都有無人機的時代即將到來,天空變得繁忙起來不可避免。”
4月1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樊邦奎在中國電子信息技術年會上發表了主題報告《開啟低空智聯網新基建打造數字經濟新業態》。
01 制造不是重點 應用才是未來
樊邦奎院士說:“無人機產業未來的發展重點不是無人機的生產制造,而是面向國民經濟各領域應用無人機產生的各種專業化服務,比如農業林業、廣義遙感探測、物流運輸、公共安全、消費娛樂等。”
樊邦奎院士堅信:“農業絕對會成為無人機的主導戰場。”
據樊邦奎院士的數據,2020年,全國植保無人機保有量達到11萬臺,年度作業面積11億畝,每畝價格從2016年的8元降到2.5元左右,農藥使用量降低了30%。
02 低空智聯網是產業化基礎
在他看來,無人機是用數據驅動,可以執行各種任務的空中移動智能體,低空智聯網是產業化最重要的發展基礎,是發展低空經濟重要的配置要素。然而,目前,我國低空信息化治理體系尚未建成,還不具備低空飛行器暢通飛行運營的條件。
“無人機在空中按每300米分層,可以分很多層。只要把空域問題解決好了,人們不需要投資建公路,數字化后無人機就是公路。”樊邦奎說,相比之下,普通一級公路每公里造價1000萬元左右,高速公路每公里造價高達6000萬元-1.5億元左右,維修保養平均每公里費用占每年造價的2%左右。
低空智聯網是指在低空空域(通常為3000米以下,具體依據不同地區需求而定)融合運用網絡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構建的智能化數字網絡體系。
“經歷了‘大陸世紀’‘航海時代’‘太空探索’等階段后,低空資源開發和利用將成為人類經濟活動新空間。”樊邦奎院士強調,以低空空域為依托,以通用航空產業為主導,低空經濟將為我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提供新動能。
03 低空治理體系重要抓手
樊邦奎院士說:“低空智聯網不僅是低空經濟的重要配置要素,更是低空治理體系的重要抓手。”
樊邦奎建議,首先要建立科學合理的低空管理體制,將低空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國家發展戰略體系,國家主導、屬地主責、市場運營,最終建成既有中國特色又符合低空管理規律的組織模式、制度安排和運行方式。
其次,他建議統籌國家經濟發展和空域安全需求,設立低空智聯網新基建專項,融合通用和專用5G網絡低軌衛星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網絡安全等前沿技術,依托天地一體化網絡基礎設施和無人機自組網技術,開展低空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建設和低小慢目標反制技術研究,突破低空監管服務技術瓶頸,建成世界領先水平的低空治理體系。
最后,樊邦奎建議將無人機行業應用納入國家科技和產業發展戰略體系,加強頂層設計,運用政策杠桿在信息基礎設施較完善的區域開展應用試點,建立標準規范體系,孵化市場規模,促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引導行業應用發展生態合理布局。
以上內容為高博特編輯選取的熱點新聞,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敬請關注“尖兵之翼”(始于2006年)中國無人機大會暨展覽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