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北斗的民航追蹤監視體系應用發展綜述
來源:尖兵之翼
|
作者:任 奇 陶志平 孟 斌 周中華 何大海 張承皓
|
發布時間: 2020-09-01
|
14048 次瀏覽
|
分享到:
目前主要通過航空器通信尋址報告系統(ACARS)、廣播式自動相關監視(ADS-B)和雷達等監視方式實現...
2017年7月,民航局在發布的《中國民航航空器追蹤監控體系建設實施路線圖》中明確指出,2025年底建成基于自主知識產權的航空器全球追蹤系統,并形成相關標準。 2019年12月,民航局在發布的《中國民航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實施路線圖》中明確指出,推動以“北斗”為代表的國產裝備在民航的應用,積極推進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和標準在國際上的應用與引領。 適航標準 民航作為一個高度全球化的行業,所運行的相關技術與行業標準均與國外同步,因此,北斗導航系統要進入民航領域,首先要完成國際標準化,即把北斗的信號機制和相應的設備終端寫入到國際民航組織(ICAO)行業標準中。概括地說,國際標準化是推進北斗在民用航空和運輸航空應用的基礎和前提,北斗在民航應用的最終目標是國際標準化。 2011—2018年,我國先后參加16次ICAO導航系統專家組會議,在ICAO的統一框架下不斷推進北斗SARPs的更新。2019年8月,民航局航空器試航審定司發布《僅用作航空器追蹤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機載設備》技術標準,用于推進北斗在民用航空器追蹤監視的應用。同時,隨著北斗三號面向全球提供服務,2019年12月,據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介紹,北斗國際標準正快速推進,北斗全球信號技術指標基本完成驗證,計劃明年進入國際民航組織標準。 飛機加改裝 2019年3月,由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民航大學聯合承擔的民航局“民用航空器北斗追蹤監視項目”正式實施,整體目標為2019年完成2架飛機加改裝,2020年完成18架飛機加改裝,2023年實現全部機隊共約3000架飛機加改裝。該示范項目的立項,標志著民用航空器北斗追蹤監視項目進入正式實施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