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世界國防工業盤點
來源:尖兵之翼
|
作者:鄭杰光
|
發布時間: 2021-01-27
|
15323 次瀏覽
|
分享到:
未來5年將依托“國家防御指揮中心”打造智能化“中樞神經”,建立“小編組、高效率”指揮模式,提升戰略決策指揮水平.....
改變采辦管理模式
美國繼續關注先進的技術能力建設,完善組織結構,強化統一管理。2020年4~6月,美國防部研究與工程副部長格里芬宣布在國防創新委員會下成立太空咨詢委員會,提出戰略和技術咨詢意見;美國防工業協會成立頻譜工作小組,促進國防與航空航天企業和主要電信公司溝通交流;美太空軍設立太空作戰、太空系統和太空訓練與戰備三大司令部,完善“專注任務有效性和靈活性”的管理架構。8~10月,美國防部發布5000.01號指令,明確“適應性采辦”政策及原則,簡化程序,加快產品交付和作戰應用,并設接受負責政策副防長直接領導的太空政策助理部長職位,加強太空戰管理;宣布將聯合人工智能中心打造成“全球最佳軟件企業”,加強“國家任務計劃”管理,促進聯合部隊作戰應用。美陸軍成立管理辦公室“戰略行動部”“定位導航與授時(PNT)現代化辦公室”,啟動“開放創新實驗室”,加強電磁戰、信息戰、戰術通信網絡、GPS等集中統管和數字化轉型,提供即插即用解決方案。美空軍將信息戰司令部第688網絡空間聯隊網絡業務整合到空軍作戰司令部采辦管理集成中心,建立“一站式采辦部門”,加強集中統管。美海軍海戰系統司令部成立“網絡工程與數字化轉型局”,加強統一規劃,解決各自為政、管理分散問題。
多國繼續完善組織機制,提升采辦效率。俄國防部宣布,未來5年將依托“國家防御指揮中心”打造智能化“中樞神經”,建立“小編組、高效率”指揮模式,提升戰略決策指揮水平,實現各指揮層級軍地信息融合,與政府、軍隊和企業數據互聯,快速響應。3月,俄國防部建立海軍艦艇建造、升級、維修管理中心,提高艦隊一體化作戰指揮能力。德國陸軍新建直升機司令部,簡化程序,加速采辦決策統一管理;韓國通過《國防科技創新促進法》,提出建設“開放式國防研發體系”,完善“績效認證系統”,加強企業和政府機構國防科技合作,鼓勵本土企業參與國家項目;澳大利亞陸軍成立“機器人與自主系統協調辦公室”,推動新興、顛覆性技術研發及作戰應用。8~11月,歐盟推動歐洲防務自上而下根本性變革,設立歐盟作戰和防務規劃常設司令部,歐防局啟動“利用人工智能強化復雜電磁頻譜環境下通信和雷達系統”項目,統一決策和能力建設;印度國防部發布《2020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采購手冊》,推動采辦改革,加快研制進程,鼓勵私營企業參與國防研發,并成立專職委員會推動機構調整。
推動國防科技軍民一體
推動軍民兩用技術開發與作戰應用,促進政府和工業界合作。3~4月,美國防部建立第九個制造中心即“生物技術制造創新中心”,打造工業規模“自然制造工廠”,并建立高超聲速大學聯盟;美國防工業協會成立頻譜工作組,成員來自主要國防航空航天企業、電信和信息技術公司,加強合作交流與信息共享。6月,美國防部公布第二批七個5G軍事實驗基地,加強聯合全域通信支持。美國防創新單元(DIU)宣布,2015年成立至今,已向商業企業授出160多份合同,啟動72個計劃,加強與120多家非傳統供應商合作,計劃項目比2018年增長三倍。8~11月,美國防部與能源部組建“五大聯盟”,在德州農工大學設立高超聲速技術大學聯盟,完善政府、工業界、學術界和非贏利機構新型公私伙伴關系,共同開發抗災應急響應AI解決方案和高超聲速武器;美陸軍將奧斯汀社區學院作為首個軟件工廠和先進學習實驗室人才創新基地,并新建“士兵和班組生命體征研究所”,合作開發數字軟件產品,提高單兵與小型作戰單元作戰性能;美海軍啟動名為“網絡制造廠”的進攻性網絡武器研發中心,提高網絡空間聯合快反能力。海軍大力推廣敏捷方法,建立一系列“技術橋”,與工業界、院校合作開發軍民兩用解決方案,構建自主協作氛圍和創新生態,加速能力交付,到10月“科技橋”已增至13個,其中一個設在英國倫敦。美空軍通過“數字世紀系列”計劃探索公私合營模式,敞開戰機設計研制大門,推動聯合開發、優勢互補。
1月,俄副總理尤里?鮑里索夫宣布,到2030年,俄國防工業民品比重將從2019年的24.1%提高到50%。北約成立“創新咨詢委員會”,旨在推動軍民一體海上無人系統集成和開發應用。英國防部集成國防科技實驗室、工業界力量建立首個兵棋推演中心,啟動“綜合勇士”計劃,每年向軍工企業投資200億英鎊,通過“國防振興計劃”促進與工業界合作;投資310萬英鎊在多塞特郡建立創新園區,集聚海洋、國防、能源和網絡安全優勢,建立“陸軍戰斗實驗室”,與當地企業合作開發尖端武器。8月,英國皇家空軍建立“商業集成小組”,促進軍民太空信息共享。11月,伯明翰大學與BAE系統公司聯合成立先進傳感技術聯盟,共同開發導航系統、目標探測技術。以色列航空航天工業公司與 MassChallenge公司合作開發高頻傳感器、量子計算、數據融合技術,選出五家初創公司,合作開發超材料、傳感器、導航和路由等新技術。
1~3月,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宣布在全國建立5個實驗室,鼓勵年輕科學家創新,賦予業務“自決權”;國防部在北方邦和南部泰米爾納德邦新建的兩個軍工走廊吸引了國有及私營企業9億多美元投資,未來十年還將吸引30多億美元投資,創造35萬個就業機會。6月,印國防部將兵工廠委員會改組為政府所有法人實體,推動40多家兵工廠“公司化”和上市,印度航天部建立“國家航天促進與授權中心”,推動航天工業商業化進程和私營企業參與。8月,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成立專業委員會,推進下屬52個實驗室業務改造,發布自主研發軍事平臺和武器清單。3~4月,韓國防部斥資1.5億美元開發軍民兩用技術,未來五年投入3600萬美元在慶尚南道打造首個“軍工創新集群”,推動本土化和地區經濟發展,預計未來五年創造1000多個崗位,產值843億。6~7月,澳大利亞政府通過國防創新中心加強國防工業創新投資,其中80%投向中小微型企業,發布《2018—2019年國防工業與創新計劃年度報告》,促進關鍵計劃實施。自2016年啟動以來,該計劃共獲得16億澳元政府投資,其中通過國防創新中心的投資已創造200多個就業崗位。
促進并購重組
一年來,航空航天、艦船、5G、智能無人領域加快并購,推動力量重塑、業務轉型。2~4月,美國亨廷頓英戈爾斯工業公司投資3.5億美元收購挪威康斯伯格海事公司下屬Hydroid公司,作為技術解決方案分部;美海軍設施工程司令部向阿爾貝西?莫滕森公司授出合同,推動金斯灣海軍潛艇基地干船塢資本重組,包括設備維修、探測報警/船塢控制/電子設備和輔助海水系統升級、新建潛艇建造設施;雷神公司與聯合技術公司完成合并,打造擁有19.5萬從業人員的全球主要航空航天防務企業“雷神技術公司”。7月,洛.馬公司計劃向阿聯酋EDGE公司出售軍事維修中心40%股份,開展F-16和“黑鷹”飛機設備大修,并收購集成創新軟件系統工程(I3)公司高超聲速武器軟件開發業務,以增強高超聲速武器設計、開發和生產能力。9~10月,國際通信衛星公司宣布以4億美元收購Gogo公司業務,把商用航空作為獨立業務部門,推進網絡服務、5G技術開發;美國超微設備公司以350億美元并購賽靈思公司,拓展大數據、云計算、計算機芯片、5G技術開發,打造價值1350億美元大型聯合集團;通用原子電磁系統公司宣布收購Guidestar光學系統公司業務,打造有國際競爭力的自適應光學防務航空航天供應商。
4~6月,北約“海上無人系統計劃”參與方宣布組建創新咨詢委員會,統合軍民力量推動海上無人系統創新研發;歐防局建立電磁軌道炮創新聯合體,推進“用電磁軌道炮增加炮彈遠程發射效果”計劃,促進高超聲速遠程電磁軌道炮研發;德國將蒂森克虜伯海洋系統公司、呂森船廠、基爾海軍造船廠三大船廠合并成一個大型國有集團,按法國艦船裝備集團模式承接政府訂單。6月,俄總理米哈伊爾?米舒斯京批準成立“海洋儀器制造集團”開放式股份公司,100%的股份為聯邦資產,完善海洋儀器企業管理體系,解決業務交叉、產品重復問題,提高綜合競爭力;俄聯合造船公司計劃收購印度信實海軍工程有限公司,已有五家實體競購該公司。11月,俄聯合飛機制造集團推進與蘇霍伊公司軍用航空板塊整合,建立統一科研生產復合體,促進專業分工、業務轉型;法國Sabena technics維修集團收購AeroTech Pro公司,以加強空客軍用平臺保障能力;英國TransDigm集團宣布以9.65億美元收購科巴姆航空通信公司,拓展直升機、固定翼飛機及通信技術市場。
5~6月,韓國三星公司斥資81億美元新建5納米芯片工廠,為5G、智能手機、高性能計算機提供高端芯片,計劃2021年下半年投入運營;日本三井E&S控股公司宣布將護衛艦等軍用艦艇業務出售給三菱重工。10月,澳大利亞奧斯塔造船公司收購美國BSE海事解決方案公司及子公司布里斯班滑道控股公司和布里斯班滑道與工程公司,擴大艦船制造及區域維修業務,提升近海戰斗艦研發能力。
推高先進武器出口市場營銷
盡管受疫情影響,但國際軍貿市場依然紅火,先進武器持續熱銷。美國防務新聞網8月宣布,全球軍工百強國防收入連續四年攀升,2019財年美國防務收入總額5240億美元,同比增長7%,其中洛.馬公司連續21年居首位,波音公司列第二位。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統計,2019年,全球防務支出19170億美元,同比增長3.6%,連續五年保持增長。據多家世界知名智庫預測,2019—2026年,全球無人機市場將由259億美元增至1335億美元,其中軍用無人機增長迅速;2020—2027年,全球軍用雷達市場年均復合增長4.3%,到2027年增至192億美元;2020—2028年,全球瞄準吊艙市場總收入將由35.4億美元增至62.2億美元;2020—2025年,全球軍用導航衛星抗干擾市場保持7.9%年均復合增長率,軍用嵌入式計算市場從135億美元增至184億美元,軍用機器人市場由145億美元增至242億美元,軍用5G市場由6400萬美元增至13億美元;美國防部C4ISR計劃預算到2025年將增至585億美元。
為減輕疫情影響,采取多種辦法穩定客戶,放寬出口限制,接連達成巨額交易。3月,美國防安全合作局組建運營規劃跨部門工作組,研究疫情影響及對策。7~8月,美政府宣布放松對時速800千米以內武裝無人機出口限制,包括MQ-9“死神”“全球鷹”等,提出新付款方案,通過銀行貸款為客戶提供采購資金、延長還款期限、退還押金等。10~11月,美國防部拋出《聯盟和伙伴關系發展指南》倡議,放寬“關鍵”武器系統出口限制;國務院批準230億美元對阿聯酋軍售計劃,包括50架F-35戰機、18架MQ-9B無人機,并宣布向以色列出售“永不外賣”的F-22A戰機,重啟F-22生產線。特朗普4年來向臺灣地區大肆推銷武器,金額181億美元,接近奧巴馬政府8年的201億美元,近來對臺大肆銷售“魚叉”反艦導彈、“斯拉姆ER”巡航導彈、“海瑪斯”火箭炮、MQ-9“海上衛士”無人機等進攻性武器。12月,美政府宣布:美國2020財年對外國伙伴和盟友出售了1750億美元軍品,比上年增長2.8%;其中通過“直接商業銷售”計劃出售軍品由上年的1147億美元提高到1243億美元,通過“軍品外銷”計劃出售507.8億美元軍品。
普京總統4月宣布,面對疫情肆虐,將采取必要措施保持軍工企業正常生產,及時調整營銷方法,保持軍貿領先。8~11月,俄國防進出口公司宣布,將力保500億美元手持訂單、2020年交付130億美元軍售目標;2000年以來共簽署26000多份軍售合同,軍貿訂單和交付額增加5倍,向122個國家交付1800億美元軍品;未來5~6年將向國際市場投入50多種先進武器裝備,包括“阿瑪塔”T-14坦克、蘇-57戰機、卡拉什尼科夫沖鋒槍、“回旋鏢”作戰平臺等。
3月,英國政府建立13億美元貸款基金,向外國客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提供貸款鼓勵軍售。6月,英國出口融資部宣布為工業企業出口提供擔保等支持,包括出口運營資金、買方信貸、債券支持等,并從80億英鎊政府直接貸款中拿出10億英鎊,促進軍品出口。
新興軍品出口國加緊市場爭奪。印度制定未來5年軍售50億美元目標,制定國防部出口促進計劃,修訂軍售標準及程序,發布開放式通用出口許可證為特定產品出口開綠燈,通過國防部試驗設施為出口商提供產品認證和現場試驗,國防生產部成立專門小組為企業提供出口便利。8~10月,日本簽署向菲律賓、越南出口防空雷達和巡邏艇協議,計劃向印尼出售護衛艦;土耳其宣布以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阿富汗為重點拓展軍貿市場,未來10年對三國國防和航空航天出口可望達50億美元。11月,韓國防衛產業振興會建立國防產品網上展館,推出“武器租借”方案,作為軍工行業門戶網站大力促銷。以色列2019年已對外軍售72億美元,亞太地區占出口總額41%;今年以來,“鐵穹”防空系統、無人機等暢銷國際市場。
拓展研發生產國際合作空間
美、俄不斷提升合作層次,加強政府整體運作、區域聯合研發。美國太空軍建立首席伙伴關系辦公室,將與澳、日、德太空合作伙伴關系從“單向數據共享”向“聯合開發作戰能力”提升。3月,美國和印度簽署《太空態勢感知科學合作》諒解備忘錄,擴展太空態勢感知領域合作。6~8月,俄羅斯推動與土耳其、印度合作研制TF-X戰機及增程型“布拉莫斯”巡航導彈。10~11月,美國宣布與以色列聯合研發“雀鷹”無人機、“箭”“鐵穹”“大衛投石索”反導系統,與英軍開展航母打擊、水下優勢、海上力量融合以及無人系統、人工智能合作;波音公司計劃在印度建立新的業務機構,擴大雙邊區域合作,如合資公司的Tata先進系統、C-17模擬器訓練中心,工程中心擴建及營銷業務。美國還與澳大利亞、巴西、韓國加強下一代干擾機、新技術開發及演示驗證、太空安全等領域合作。
歐洲國家持續擴大跨國聯合航空航天、艦船與地面系統開發。2月,法、德加入《聯盟太空作戰倡議》,參與跨國聯合太空開發和太空戰能力建設。6~7月,意法合資的納威瑞斯造船公司達成計算機輔助、艦船生命周期模擬、水面艦艇燃料等新技術研發協議,法、德基于“豹”2A7和“勒克萊爾”坦克技術推進下一代“地面主戰系統”聯合研發,英、意、瑞典成立三方工業集團聯合開發未來空戰能力,英、美合作推進下一代雷達、電子戰、數字網絡等研發。9~11月,歐防局宣布參與歐盟安全衛星通信項目,德、法國防部長敦促推進“歐洲中空長航時無人機”項目,德、西、法聯合簽署“下一代武器系統/未來空戰系統”項目,提升態勢感知和作戰平臺生存能力;北約啟動地基防空、機動反火箭火炮、下一代旋翼機等合作開發計劃;英國與澳大利亞簽署合作協議,基于英海軍26型護衛艦為澳海軍建造9艘“獵人”級護衛艦。
印太國家進一步完善溝通機制,升級與大國合作水平。3月,日本宣布與美國合作開發F-3戰機,與挪威康斯伯格防御與空間公司簽訂購買聯合打擊導彈合同,完成首批防區外導彈采購。10~11月,印度和美國簽署軍事情報、通信、后勤及無人機合作協議,和阿聯酋、印尼達成火炮、雷達、戰車、監視系統、阿卡什導彈系統合作協定;韓國將與歐導和薩博集團合資企業歐洲金牛座公司合作開發“金牛座K-2”空基巡航導彈,裝備KF-X和FA-50戰機,與菲律賓成立聯合防務合作委員會加強軍工合作,韓華防務公司與澳大利亞康斯伯格防務公司合作為澳陸軍提供K9155毫米自行榴彈炮和K10裝甲彈藥補給車;澳大利亞深化與日、英、法信息網絡、艦船領域合作,合作建造護衛艦。
以上內容為高博特編輯選取的熱點新聞,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敬請關注“尖兵之翼”(始于2006年)中國無人機大會暨展覽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