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據俄羅斯《消息報》網站11月13日報道,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公司宣布,準備生產首批蘇-75“絕殺”戰斗機的樣機。這種輕型隱形戰術飛機曾在2021年莫斯科航展和迪拜航展上亮相,并得到專家的積極反饋。按計劃,這款第五代戰斗機將生產有人和無人駕駛兩種版本。
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公司新聞處發布消息稱,蘇-75“絕殺”輕型單引擎戰斗機的研發進入制造首批樣機階段——準備工作已經開始。
“絕殺”是俄羅斯第五代戰斗機的第二個機型,是2020年投產的蘇-57重型戰斗機的替代選擇和補充。
報道稱,“第五代”這個術語指的是低可探性、能超音速巡航、配備人工智能(輔助飛行員駕駛飛機)的軍用飛機。
按計劃,蘇-75將生產單座、雙座和無人駕駛三個版本。單座是主要版本,雙座是教練機。無人機可以組成攻擊編隊,協同有人駕駛飛機作戰。
“絕殺”的最終版與2021年展出的樣機有所不同。據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公司介紹,在新產品推介后,公司調整了飛機價格,進行了多項技術改動,以提高飛機的競爭力,降低制造過程中的技術風險。
蘇-75在沒有外掛油箱的情況下航程為2900公里,速度1.8馬赫,申報價格在2500萬-3000萬美元左右(美國的競爭機型F-35售價超過1億美元)。新戰斗機能攜帶最多5枚空空導彈,最大戰斗載荷為7.4噸。
切梅佐夫在2021年推介會上介紹說:“它能在遠近距離的戰斗中有效對抗第五代飛機。蘇-75能同時打擊6個目標,作戰半徑超過3000公里。優化的隱形性增強了它突破敵方防空系統的能力。”
“俄羅斯武器”網站的資料顯示,蘇-75安裝推力15-18噸的AL-41F1S發動機(又稱“產品30”)。此外,它將獲得具有抗干擾能力的“甲蟲-MAE”有源相控陣雷達,這種雷達能發現180-200公里內的隱形目標。與其他俄羅斯戰斗機一樣,“絕殺”將配備OLS-50M光電瞄準系統,以便在不使用雷達的情況下搜索和追蹤目標。
“絕殺”既能與蘇-57配合作戰,也能獨立行動。兩種機型使用雙向異步信道交換信息。在獨立行動時,“絕殺”將啟用自己的導航系統和作戰算法。
按照設想,蘇-75將與另一款著名的單引擎飛機——美國F-35戰斗機在海外市場形成競爭。
俄羅斯副總理、工貿部長丹尼斯?曼圖羅夫估計,考慮到改進工作,“絕殺”的第一架原型機將在2025年底前完成。定型批次計劃于2026年生產,2027年啟動批量生產。
俄羅斯第一款五代機蘇-57的北約代號為“重罪犯”(Felon),蘇-75則因為進氣口大而得名“尖叫者”(Screamer)。
在2021年推介會后,“絕殺”得到外國刊物的稱贊。克羅地亞軍事分析雜志《賓科夫的戰場》寫道:“只要能提供一款擁有五代機基本性能、樸實夠用的戰斗機,那么這個項目就大有前途。如果取得成功,它甚至可能成為米格-21的繼承者,后者在西方世界之外被大量使用。”
知名專家戴維?阿克斯在美國《福布斯》雜志的一篇文章中,稱蘇-75戰斗機是在陸地和海上都有用武之地的“高飛之鳥”。
2019年8月,美國選出了俄羅斯最強大的5種軍用飛機,其中包括第五代戰斗機蘇-57、第四代戰斗機蘇-35、蘇-27、米格-29,以及圖-160轟炸機。(編譯/賀穎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