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2024年1月2日,《人民日報》09“理論”版整版刊發文章《經濟學家談2024中國經濟熱詞》,其中專門提到新質生產力、低空經濟、人工智能+,以下是“低空經濟”的內容,
對“翅膀上的中國”充滿期待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 敖立
低空經濟為什么如此受人關注呢?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樣的一種新興經濟形態拓展了人們的想象邊界,描繪了一幅關于未來發展的圖景,讓人們對“翅膀上的中國”充滿期待。
低空經濟通常指在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離1000米以下(根據應用需要可擴展至3000米)空域內,以有人和無人駕駛航空器以及輔助作業設備為載體,依托低空空域及相關數據資源等新型生產要素,以載人、載物以及其他作業等多種場景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經濟形態。
從經濟發展角度看,低空經濟正廣泛賦能各行各業,為地面上的傳統產業開辟了一個平行、互動的低空空間。越來越多的無人機在運送貨物、巡檢道路、植保作業……一系列應用場景激發了傳統產業的創新活力,打開了經濟發展新空間。從改善民生角度看,低空經濟有助于增進民生福祉,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低空經濟反映了人類對藍天的追求與探索,使人類的出行半徑獲得更大延伸,能夠填補高空與地面交通之間的空白地帶,構成“地面—低空—高空”的三維立體綜合出行體系,為短中距離出行提供創新解決方案。低空經濟還催生了低空旅游、空中娛樂等一系列新興娛樂業態,提供了新奇休閑體驗。此外,低空應急救援、低空醫療救助等新型公共服務加速發展,顯著提升了社會應急響應能力與醫療救助效率,切實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與幸福感。
低空經濟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一個重要代表,將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創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為“翅膀上的中國”注入強大動力。低空經濟拓展了數據要素的應用邊界,創新性利用低空空域作為新的生產要素,并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要素深度開發和高效利用,為社會經濟活動開辟了發展新空間、新模式、新業態。在科技創新方面,低空經濟發揮紐帶作用,大力促進航空技術與信息通信、新能源、材料科學等前沿技術的有機融合,并加速推動通信感知、算網融合、自動駕駛、群組協同等重點技術的迭代升級。在產業創新方面,低空經濟為新式低空裝備、新型低空智能網聯設施、低空空域管理等新興產業的培育與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加速無人機等產業從消費市場向專業領域應用滲透,開辟產業升級新思路,助力提升我國優勢產業全球競爭力。
如此看來,人們對低空經濟的關注與熱情不無道理。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打造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在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部分,提出“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彰顯了我國發展低空經濟的決心。怎樣使“翅膀上的中國”早日變為現實?我想應該通過改革來排除一些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低空經濟發展涉及多部門職責、多產業主體、多應用需求,可以把低空空域資源要素開發利用作為突破口,以支撐低空規模化應用為主攻方向,以數字化安全可靠管控為前提,以低空裝備制造及低空信息通信為主要抓手,以統籌布局、試點示范、技術創新、生態構建為重點方向,充分發揮新質生產力的引領作用,推動我國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以上內容為高博特編輯選取的行業技術,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特別關注 ——————
讓科技更好地賦能產業,“尖兵之翼”永不落幕。高博特自2006年發起、策劃、投資、組織,在相關專業機構支持下成功舉辦了最早的無人機主題會展活動——“尖兵之翼中國無人機大會暨展覽會”后持續推動無人機技術交流。高博特創新引領最早在深圳、上海、鄭州等地發起舉辦無人系統會展賽飛活動,有力促進了我國無人系統整體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
20年來,高博特始終堅持讓科技更好地賦能產業的愿景;努力為行業企業搭建產業鏈高端交流平臺,為科技轉化為生產力服務。具體業務范圍涵蓋:信息情報、媒介傳播、會展活動、招商加盟、品牌提升、咨詢服務、產品中心等七大服務體系,長期服務于“軍轉民、民參軍、軍民融合”等國家戰略。
2023年,高博特集買、賣、租、播、展、會、賽、培于一體的新型展廳項目即將啟幕,該展廳旨在從深度對接的層面為各入駐企業一站式解決經營中面臨的各項問題,企業租、賣的產品我們來、企業需要的品牌我們筑、行業頂尖的賽會我們辦、行業急需的培訓我們辦。新的一年,高博特新模式、新服務、新平臺,必將給各一直以來支持我們的朋友帶來全新的體驗。
更期待2023年4月12日至14日,與您相約“尖兵之翼——第十三屆中國無人機大會暨展覽會”,共聚中關村科學城四季科創中心。(詳細內容可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