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給無人機配一把槍,讓其充當空中射手的角色,正成為不少國家軍工企業試水的新領域。
最新消息是,美國一家武器生產商已開始醞釀設計配備電擊槍的無人機,企圖讓這一組合擔負起對付校園槍手的重任。
這一構想最終能否實現暫且放在一邊。一個明顯的事實是,無人機“拎槍”升空,美國在這一方面并非“一枝獨秀”。
以色列“智能射手”公司研制的使用“粉碎龍”輔助系統的新型武裝無人機。
采用“無人機+槍械”方式,來獲得在城市環境和人員密集區域作戰新優勢——這一理念的付諸實施,事實上還要更早一些。
2018年,以色列國防部證實將采購8旋翼的TIKAD無人機。該無人機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使用六自由度萬向支架平臺將無人機與突擊步槍整合在一起。這種架構下,突擊步槍可以較方便地調轉槍口對準目標,并可有效消除連續射擊時產生的后坐力,進而有效保證射擊精度。
如今,隨著科技發展與作戰需求牽引,“無人機+槍械”這一組合方式在繼續強化精準打擊地面點目標能力的同時,還在向其他方面拓展。
土耳其Songar武裝無人機不僅能選裝1挺輕機槍、攜帶200發子彈升空,提供持續、穩定的火力,還可換裝40毫米口徑榴彈發射器,用來發射煙幕彈、催淚彈等。
俄羅斯阿爾馬茲-安泰公司給“Vepr-12”型自動霰彈槍裝上“翅膀”,研制出具備一定AI水平的“會飛的霰彈槍”,以此對付無人機。
從察打靜態目標到察打動態目標,從依靠手工遙控到人工智能加持自主飛行,從無線電操控到數據鏈溝通……在這類組合“本領見長”的同時,其體格與重量則在逐漸減小。
美國陸軍據稱正在試驗一種看起來像筆的遙控單發武器。它可安裝在微型無人機下方,對潛伏在近處的目標射手進行偵搜并發動攻擊。
與此同時,這類組合中一些關鍵部件的性能也在“水漲船高”。
今年1月,以色列“智能射手”公司發布了新型武裝無人機輔助系統——“粉碎龍”。該輔助系統作用類似于TIKAD無人機的萬向支架平臺,但比萬向支架平臺更加智能,可兼容更多武器裝備。除攜帶突擊步槍外,該輔助系統還可換裝狙擊槍,或者40毫米口徑導彈,或者其他高精度武器。如果需要,它還可集成到反無人機平臺、輕型戰車、無人地面車輛和輕型遙控武器站中。
發展勢頭強勁,并不代表“一路坦途”。事實上,這類無人機組合因大多用于特種作戰,在小型化、信息化、續航力、射擊穩定性、命中精度、火力持續性等方面有著很高要求。當下各國的探索研究絕大多數還“在路上”,其成果尚無法同時滿足這些要求。這就決定了無人機從“拎槍”升空到揚威戰場,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