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值得關注的是,不同國家對沖鋒槍的定義也不同。突擊步槍因適合單兵沖鋒時使用,我國習慣上稱之為沖鋒槍。例如,我軍曾大量列裝部隊的56式沖鋒槍,其實是屬于突擊步槍。
要使某些事情變得復雜是非常簡單的,但要使它變得簡單卻非常復雜
蘇聯輕武器設計師斯帕金說過這樣一句話:“要使某些事情變得復雜是非常簡單的,但要使它變得簡單卻非常復雜。”斯帕金的成功正是將之前復雜的沖鋒槍變得簡單起來,他設計的波波沙沖鋒槍創新簡化了槍械結構、零部件和加工工藝,并從中可以看到德國、芬蘭沖鋒槍的身影。
作為二戰中大規模使用的沖鋒槍,波波沙沖鋒槍配備的槍械構件可用“極簡”二字形容,在量產階段發揮出巨大優勢。看似簡單工藝結構的背后,暗藏著設計師的聰明才智。
1939年,蘇芬戰爭爆發,芬蘭軍隊使用索米M1931沖鋒槍,充分發揮近戰火力優勢,讓蘇聯損失慘重。對此,斯大林要求加快新式沖鋒槍的研制工作——打造性能接近索米M1931沖鋒槍,又便于量產。
斯帕金受領研發任務。僅1年時間,波波沙沖鋒槍誕生并裝備蘇軍。如果說索米M1931沖鋒槍憑借的是芬蘭人精益求精的制造工藝,那么波波沙沖鋒槍只有兩個字——簡單。簡單的設計理念,使得波波沙沖鋒槍只有87個零件。這些零件均采用鋼板沖壓、焊接、鉚接制成,大幅縮短了槍械生產周期。
波波沙沖鋒槍裝備蘇軍后,受到官兵的青睞。他們評價說:“在惡劣環境中,波波沙沖鋒槍極其耐用。”
二戰時,蘇軍裝備數量最多的是波波沙沖鋒槍。但還有一種波波斯沖鋒槍,比波波沙沖鋒槍設計得更為簡單。當時,列寧格勒被德軍包圍,蘇聯守軍急需一種可立即使用的沖鋒槍。一名蘇聯槍械設計師臨危受命,僅利用在列寧格勒里所能找到的材料,在波波沙沖鋒槍基礎上設計出了波波斯沖鋒槍。
簡單歸簡單,波波斯沖鋒槍更具創新性。如果說波波沙沖鋒槍還存留不少過去沖鋒槍的設計缺陷,那么波波斯沖鋒槍代表著一種徹底顛覆的設計。它不僅沖壓化程度比波波沙沖鋒槍高,還一物多用,許多零件都承擔幾個功能,設計集成化更高——僅用一塊特殊形狀的鐵片和一根銷釘,就讓波波斯沖鋒槍的槍管節套與機匣實現前后、左右、上下、旋轉多個方向固定,還沒有用到任何切削加工件,足見設計師深厚的技術功底和強大的想象力。
槍械性能提升靠的是設計師的創新智慧。隨著科技進步,設計師仍在不斷開掘著新的沖鋒槍研制思路:德國MP7沖鋒槍憑借小口徑、高初速的優點,做到了破甲于轉瞬之間;俄羅斯PPK-20沖鋒槍的槍身雖短,卻對其他附件“兼容并蓄”——槍口裝有快速拆裝接口,方便安裝消音器,護木上有皮卡汀尼導軌,兩側有短導軌,可以用來固定瞄準鏡等裝具;APC9K沖鋒槍在機匣尾部安裝了液壓緩沖器,進一步減小槍機后坐力,使該槍的最高射速可以達到每分鐘上千發。
回過頭來,我們再看斯帕金的那句話,就不難理解其深刻內涵:一款槍外觀上的“簡單”,以及性能上的先進性,恰恰源于設計師的高超設計。槍械設計的最優解不是最復雜的,發現最優解卻往往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閃耀著設計師智慧的光芒。(石峰 謝潤昌 賈浩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