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2008年系統安裝在一個新型吊艙中,這個直升機使用的吊艙是南非EpsilonEngineering公司和SpectremAir公司設計制造的,它的外形像一條大尾巴金魚。這個吊艙改善了平衡與動力學特性,使運動噪聲降低,因而磁場分辨率得以提高。慣性導航的精度更高了,角分辨率0.1°。吊放距離縮短到40m。新一代SQUID梯度儀大大降低天電和外部干擾。帶寬DC—500Hz,噪聲水10-2nT/m/√Hz。該系統已成功投產,進行航空地球物理測量。
2010年,加拿大卡爾頓大學與Sander地球物理公司合作研發了GeoSurvII無人機航磁系統。
2011年,在加拿大格蘭維爾省開展了8.5km的應用試驗,飛行高度50m,并與有人駕駛固定翼航磁數據和地面磁測數據進行了對比。結果顯示,該無人機航磁系統的磁場強度分辨率和地面磁測分辨率相當,優于有人駕駛航磁系統。兩個銫光泵磁力儀安裝在系統翼尖的兩端,可收錄水平磁場梯度數據。2014年,研究人員對該系統進行了弱化無人機磁場性特征技術的研究,極大改善了無人機的總體磁性特征。
2.2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從1992年開始各州實施一系列礦產勘查計劃,南澳大利亞州礦產勘查開創計劃(SAEI)、昆士蘭州的GEOMAP計劃、維多利亞州的礦產與油氣開創計劃(VIMP)和新南威爾士州的“發現2000”礦產計劃。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工業研究組織(CSIRO)和五個礦業公司合作正在研制使用HTS-SQUID的航空張量磁梯度儀GETMAG(透視地球航空張量磁力梯度儀,GlassEarthTensorMagneticAirborneGradiometer,GET-MAG),用于地質調查和礦產普查。澳大利亞國防科學與技術組織(DSTO)和CSIRO共同出巨資,研究航空圈定和識別潛水艇的新方法,要求用與GETMAG相同的設計概念為PC3Orion飛機研制新型的MAD系統(magneticanomalydetec-torsystem),命名為MAGSAFE。
GETMAG初步試驗結果:HTS-SQUID旋轉張量梯度儀安裝在吊艙內,由直升機吊放,進行飛行試驗,飛越一個人工磁偶極子。吊艙內還裝有磁通門磁力儀、傾斜儀、回旋儀和GPS接收機以調平、定位。在作了俯仰、橫滾、偏轉改正后,沿測線測得的梯度張量與理論計算所得結果相符合。在礦產勘查工作中,磁張量梯度測量的主要優點:有矢量測量的好處而無需嚴格定向;張量要素具有真正的位函數特征,可進行精密的延拓、化磁極和磁化強度填圖等等。
MAGSAFE初步試驗結果:CSIRO和DSTO正在研發的一種高溫超導旋轉梯度儀,已經完成了設計制造并進行了試驗。在最好的情況下,靈敏度為0.05nT/m(采樣率10次/s),設計的靈敏度為0.001nT/m。因此還需要大力改進完善。還要探討如何將MAGSAFE應用在無人航行器上的問題。CSIRO還在研發一種供水下使用的,不用旋轉傳感器設計的HTS張量磁力梯度儀。這種系統至少需要10個傳感器。澳大利亞科學家目前還沒有取得完全的成功。
2.3美國
美國在航空磁測方面,廣泛應用氦4光泵磁力儀,而且還在不斷地研究、開發、創新改進。美國拍拉托密克公司(Polatomic,Icn.)為美國海軍研制的Polatomic2000(P-2000),是激光光泵氦4磁力儀,采用梯度裝置。將P-2000安裝在P3C飛機上進行了飛行試驗,P-2000的噪聲水平(noisefloor)低于0.1pT/Hz`/2。
2004年10月10~15日,美國丹佛召開的美國SEG第74屆年會期間,SEG的重磁委員會主辦了磁力梯度測量專題討論會,研討了磁力梯度測量在勘查、環境調查和近地表地球物理方面的作用。宣讀的論文包括尋找金剛石,石油勘探和地質填圖、磁力梯度測量在考古、探測UXO、尋找金剛石、石油勘探和地質填圖等方面的應用。在梯度測量中使用氣態堿金屬光泵磁力儀和超導磁力儀(SQUID)。
美國特瑞斯坦技術公司(TristanTechnologies,Inc.)研制的三軸SQUID磁力儀(ModelG3773-axis77KGeophysicalMagnetometerSQUIDSystem)可以同時測量地磁場三個分量的相對變化。八道磁力儀/梯度儀排列還可用于移動調查,如UXO探測,航空探礦和環境廢物探測等工作。
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環境科學部利用多個高溫超導磁力儀組成梯度儀排列,安裝在直升機上探測UXO。TristanTechnologies公司與普林斯頓大學(RomalisM教授等)合作,得到美國國防部資助,研發一種新型飛特級的(fT-level)原子磁力儀。該裝置是一個兩道無屏蔽的原子磁力儀,在Tristan制造并測試。在噪聲水平為5nT/√Hz的工業環境下操作,磁力儀的靈敏度為2pT/√Hz。在Tristan制造的磁力儀的固有的靈敏度等于10fT/√Hz。辨識了主要噪聲源,擬定了開發在飛機上運行的下一代系統的計劃。他們的最終目標是探測磁異常的靈敏度優于1fT.,探測距離大于9,000ft(274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