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五)推動數字低空建設。匯聚整合三維地理信息、城市信息模型(CIM)、低空飛行空域等數據,構建全省一體化數字低空底座,為低空管理服務體系提供數字化基礎支撐。建立健全低空數據管理制度和標準,完善對接規則。加強低空數據生產、傳輸、存儲、處理和使用全流程安全管理。探索開發利用形成一批優質數據產品。(省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牽頭,省委網信辦、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配合)
(六)建設低空管理服務體系。建設省級低空飛行綜合管理服務平臺,與國家平臺互聯互通,實現省級空域協同管理、無人機飛行態勢監視、省際省內跨市低空飛行統籌協調等功能。支持具備條件的市建設市級低空飛行綜合管理服務平臺,與省級平臺實現數據和服務對接。形成以省級平臺為中心、各市平臺為節點,覆蓋全省的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研究出臺《廣東省通用航空飛行服務站布局規劃》,支持各市按需建設飛行服務站。(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公安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民航中南地區管理局、民航中南空管局配合)
四、積極拓展低空應用場景
(七)構建低空智慧物流體系。聚焦“干-支-末”物流配送需求,結合省內物流園區、快遞分撥中心、重要商務區等布局,建設無人機物流節點,開展無人機城際運輸及末端配送應用。推動低空物流配送應用在城市、鄉村、山區、海島等規模化落地,重點拓展跨海高值海產品運輸、航運物資補給、醫療物品快速轉運、山區農產品轉運等場景。引導通用機場建設低空物流集散中心,打造覆蓋全省的載重百公斤級跨地市低空物流網絡。(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郵政管理局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民航中南地區管理局、民航中南空管局配合)
(八)發展城市空中交通新業態。支持廣州、深圳、珠海等具備條件的城市開通市內和城際低空客運航線,打造覆蓋粵港澳大灣區主要區域的低空空中交通走廊。鼓勵利用直升機、eVTOL等低空飛行器探索拓展空中通勤、商務出行、空中擺渡、聯程接駁、跨境飛行等低空新業態。探索開辟粵瓊低空航線。(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牽頭,民航中南地區管理局、民航中南空管局配合)
(九)打造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加大低空飛行器在應急救援、消防救援、水上救援、應急通信、應急指揮、搜尋搜救、應急值守、醫療轉運等領域的示范應用,積極推進航空醫療救護聯合試點工作,持續推動航空醫療救護融入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整合全省航空應急資源,加強與低空運營企業合作,發揮通航飛機、直升機、無人機高低搭配、功能互補的特點,構建全省統一標準、統一指揮、統一調度的航空應急救援體系。(省應急管理廳牽頭,省公安廳、省衛生健康委、民航中南地區管理局、民航中南空管局配合)
(十)全面賦能“百千萬工程”。深化“百千萬工程”信息綜合平臺駕駛艙應用,完善無人機指揮調度體系,賦能“百千萬工程”重點工作。結合省域治理“一網統管”和智慧城市建設,加大無人機、eVTOL、直升機在城市管理、安防巡查、水務監測、電力巡檢、道路巡檢、生態治理、海洋巡檢及農林植保等領域的應用。(省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牽頭,省公安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配合)
(十一)培育低空新興消費業態。積極引導和支持發展各類低空經濟新興消費項目,開發和推廣低空觀光、飛行體驗、高空跳傘、個人娛樂飛行等多元化低空旅游產品,在省內著名景點打造低空文旅應用試點示范,探索在有條件地市開展“一江兩岸”低空游覽觀光,推動開通郴州—韶關—佛山的跨省文旅航線。依托飛行營地、航空小鎮、通用機場,提供航空研學服務。支持各地承辦無人機相關全國性或區域性賽事活動。利用舉辦第十五屆全運會等重大活動的契機,推動低空示范應用。(省文化和旅游廳、省體育局牽頭,民航中南地區管理局、民航中南空管局配合)
五、提升低空產業創新能力
(十二)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緊密結合低空產業基礎和應用需求,對標國際領先水平,加快推動整機、關鍵零部件、基礎軟件、低空服務等領域關鍵技術升級。聚焦eVTOL等新型航空器,開展高能量密度航空動力電池技術、高功重比航空電推進技術、高可靠性智能控制技術,適航安全性設計、高效率氣動布局設計、空域網格時空建模和精細智能管理等自主可控技術協同攻關。強化裝備安全技術研究,重點突破電池失效管理、墜落安全、數據鏈安全、抗風擾控制等技術,提升空域精細化管理、空管信息、低空反制等技術的研發能力。(省科技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配合)
(十三)前瞻布局前沿技術研究。推動航空固態電池、氫燃料電池、可持續航空燃料等動力技術的商業化,以未來低空產業應用和運行場景為驅動,依托高校、科研院所、頭部企業開展前沿引領技術、顛覆性技術布局,加強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術在智能控制算法及飛行器自主飛行決策領域的應用。(省科技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配合)
(十四)打造國家級產業創新平臺。聚焦低成本、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規模化通航裝備和技術攻關,打造國家級低空經濟產業創新平臺。圍繞總體、系統、軟件、元器件、材料等重點領域,推動各類省級創新平臺加大研發布局。建設涵蓋概念、設計、工藝、適配、適航、系統驗證等全方位、開放式、全生命周期的中試平臺。打造前瞻趨勢研究、高端人才引培、深度策略分析、全面決策支持的高端智庫。(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