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2016年10月,美海軍在16平方海里海域內,利用4艘無人水面艇組成的集群成功實現自主目標探測與識別、跟蹤、巡邏,整個控制回路無需人工參與,首次真正實現了集群作戰。
03無人潛航器
美海軍已裝備超過300艘近海戰場感知"滑行者"(LBS-G)無動力無人潛航器,主要用于海洋環境數據收集,也可組網執行廣域水下預警探測任務。正在研制的"剃刀鯨"重型無人潛航器,由核潛艇通過干式遮蔽艙或魚雷發射管布放,用于執行持久自主海洋環境感知和數據收集任務。
DARPA還積極探索利用大量深海無人潛航器集群實施反潛探測,在6000米水深部署的40艘無人潛航器組成的探測網絡,可自下向上探測25萬平方千米的海域,并能夠有效避免因海底和海面聲波散射造成的目標信息模糊問題。
近年來,俄羅斯重新將無人潛航器列為海軍發展重點,2017年發布的《2030年前國家海軍行動基本政策》明確指出,含無人潛航器在內的各用途無人系統是2025年后海軍裝備建設重點。目前俄羅斯在役的"大鍵琴"-1R、"馬爾林"-350、"視野"-600等無人潛航器也以信息支援型為主。正在研制的"大鍵琴"-2R無人潛航器已處于海試階段,長約7米,直徑1米,重約3.7噸,可攜帶聲納、電磁傳感器和攝像機等多種設備,預編程作業,作業半徑約為50千米,將裝載在BS-64"莫斯科郊外"號和K-329"別爾哥羅德"號潛艇上。
2019年,英國國防部計劃投資330萬美元,支持設計、改裝和測試超大型無人潛航器。英國國防部要求該無人潛航器能夠獨立作業至少3個月,航程可達3000海里,配備容積超過2立方米的有效載荷艙,可搭載2噸以上有效載荷,能承擔水下數據收集、情報監視偵察、目標搜索定位等任務。(海軍裝備部駐上海地區第二軍事代表室 中國船舶集團公司第七一四研究所)
敬請關注“尖兵之翼”(始于2006年)中國無人機大會暨展覽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