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從零開始的任務
對于任何一個有海岸線的國家來說,海岸防御在國家戰略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國擁有綿延3.2萬公里的海岸線,一旦國家受到外來威脅,保衛萬里海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必須依靠海防導彈。
飛魚導彈本是法國AM-39型反艦導彈的稱謂。1982年英阿馬島之戰中,阿根廷軍隊用兩顆價值20萬美元的飛魚導彈擊毀了價值1.5億美元的英國謝菲爾德號驅逐艦。從此法國飛魚導彈聲名鵲起。然而,此后英國勒令法國,不允許其向阿根廷售賣飛魚導彈。阿根廷也在打完了最后一顆“飛魚”之后戰敗了。
鷹擊八號與飛魚導彈大小相仿,用途相似。由此,也就有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在鷹擊八號之前,新中國已經開始了上游一號、海鷹一號、海鷹二號的研制。這一系列成果讓航天人對于海防導彈研制有了更多的信心。
1969年10月8日,國防科委召開會議。海軍航空兵部在會議上提出,希望研制一種能掛在飛機上的小型導彈。這個任務最終布置給了三院三部,并開始方案的論證工作。
不久后,海軍正式提出研制小型導彈的要求,主要的戰術指標是:射程25~50千米,重量200千克,速度為2倍聲速,采用固體火箭發動機。
這樣的要求首先需要解決的是固體火箭發動機的研制問題。此前我國已經有過仿制改型導彈成功的先例,但均為液體火箭發動機。雖然當時的研制人員也明白,液體發動機有推進劑有污染、配套設備復雜、維護困難、填充時間長、安全性能低等缺點,被取代是必然趨勢,然而手頭關于固體火箭發動機的資料實在有限,完全沒有可以參考的數據。
為了解決固體火箭發動機這個首要問題,三院三部2室成立了12人的預研工程組,其中從31所借調了丁振宗、常敬基、鄭炳森等3位同志,開始了小型導彈的預先研究。這3位分別來自于哈軍工、北航、南航3所高等院校的大學生,就這樣開始了這項“從零開始的任務”。
多年后,丁振宗回憶往事時仍然記得:“當時院里連研制最基本的物質條件都沒有。沒有專業研究室和相應的物資供應部門,連研制試驗工作必備的試車臺也沒有。”
試車臺是試驗發動機性能的大型硬件。沒有試車臺,科技人員就在云崗一處荒涼的山溝里挖個坑,豎著將半截發動機頭部朝下埋進坑里,接上測試試驗數據的導線,測量壓力,然后換算出推力。
經過試驗檢查分析,發動機工作時間為95秒,推力為430千克。這標志著研制攻關組圓滿完成了小推力、長時間工作的固體燃料發動機的研制工作。參加試驗的人都高興地跳了起來,互相祝賀,山坳里傳出一陣陣歡聲笑語。
也正是從那次試驗之后,丁振宗的耳朵便總有一陣陣“嗡嗡”的轟鳴聲,什么也聽不清楚了。很多年過去,他仍然要戴著助聽器才能與人交流。
今年80歲的劉慶楣回憶起當時挖坑的情形,也仍是歷歷在目。“當時大家都去挖坑,不管是試驗員、設計員還是工人。很多當了媽媽的女同志會帶著孩子一起去挖。”
試驗的成功帶給預研組成員們巨大的鼓舞,膽子也漸漸大了起來。1975年1月31日,第4次試驗時,發動機工作時長更是達到210.5秒,大大超過了戰術技術指標要求。
追憶起當年鷹擊八號被稱為“小二黑”的歷史原因,劉慶楣說:“‘小’是說這個導彈在設計上尺寸小,‘二’是因為它由當時的總體設計部2室承擔,‘黑’是因為它是個‘黑戶’,從1970年提出到1977年國務院將其命名為鷹擊八號導彈的這幾年,它始終不在國家計劃內,甚至沒有經費,是個‘黑戶口’。”
艱難的研制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二黑”身體小,可發動機、末制導雷達、自動駕駛儀、戰斗部……什么都得有,而且什么都得小。這可難壞了設計人員。
隨著鷹擊八號正式從2室轉交3室,“小二黑”也交到了馬恒華、劉慶楣等人手中。馬恒華在哈軍工讀了7年書,可研制導彈還是頭一回。“我那個時候腦子里整天就想著,能不能做到呢?控制系統的體積、重量、空間都成問題。精度怎么能壓下去?最后證明還是能做到的。”馬恒華說。
這個時候,法國飛魚導彈已經有了國際知名度,并且得到了國際上的一致認可。大家都知道法國的“飛魚”好用,可它對于中國人只是個傳說,誰也沒見過。科技人員只能通過廣告宣傳頁、推廣宣傳片簡單了解。
這“飛魚”與“小二黑”的總體設想框架和思路不謀而合,在一定程度上為正在開展的預研和方案論證工作開闊了視野。
有了大致的方向,具體可行的操作必須由設計人員自己來完成。不論是廣告宣傳頁還是宣傳片,研制人員看到的都只是“飛魚”的外形,內里是個什么樣、采用什么原理、什么技術,誰也不清楚。
不清楚,就自己干!
“一切都靠自己去做,自己設計圖紙、自己加工零件、自己制造工裝設備、自己裝藥、自己進行點火試車。不會就學,向書本學、向專家學,邊干邊學。”馬恒華說。
從1971年至1976年,凡是能找到的書籍、報刊、各種資料,他們都找來學習,仔細研讀。凡是與導彈關系密切的內容,都做了重點研究,有的還做了抄錄,每個人都積累了二三十本技術筆記,甚至所有的數據都是馬恒華和同事們用手算的。馬恒華回憶:“當時院里最高級的計算機是一臺手搖計算機,我們只能手動輸入數據,然后再用公式推導做計算。就是這樣,也算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