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面對日益復雜的空中威脅,世界防空反導裝備與技術發展突飛猛進,防空反導已成為各國軍事力量的重要體現和發展焦點。在作戰需求和體系化建設的推動下,以精確打擊武器為載體、多系統協同打擊的體系化作戰成為主要特征,并正在向智能化、一體化、通用化、網絡化、全域化、體系化方向發展。
> 國外防空反導系統現狀 <
空天襲擊是現代戰爭的重要形式。日益復雜的安全態勢和空中威脅,推動著世界防空反導裝備和技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近年來,在作戰需求和體系化建設的推動下,戰爭模式與武器裝備正在發生重大變革,防空反導面臨不斷演進的空天威脅,以精確打擊武器為載體、多系統協同打擊的體系化作戰成為主要特征。
美國:全球一體化導彈防御系統。美國自21世紀初開始構建分段攔截的導彈防御系統,現已形成由預警探測、指揮控制和攔截武器構成的全球一體化導彈防御系統,部署了地基中段防御系統(GMD)、宙斯盾海基中段防御系統(BMD)、末段高層區域防御系統(THAAD)和愛國者-3末段低層防御系統(PAC-3)等攔截武器系統,區域彈道導彈防御系統具備了實戰技術能力,本土防御能力正在不斷提升。無論是系統構成、技術水平還是作戰能力,美國在彈道導彈防御領域均處于領先地位。
美國正全力打造以宙斯盾彈道導彈防御系統、THAAD系統和愛國者-3系統為核心的戰區級彈道導彈防御體系,體系建設已從關鍵裝備研制階段轉入到系統集成的新階段,基本具備了對部分中程、近程彈道導彈目標多層攔截能力,美軍將以此為依托全面推進在亞太地區導彈防御系統的部署。
俄羅斯:新一代空天防御一體化防空反導系統。俄羅斯自20世紀便開始有計劃地研發并逐步列裝一系列防空反導武器系統,著力打造多梯次的空天防御體系,以確保 “防空穹頂”可靠有效。歷經以A-35M戰略反導系統和早期S系列防空系統為主體的起始階段、以A-135阿穆爾河戰略反導系統與S-300防空反導系統為主力的成熟階段,直至當前的拓展階段,基本建成了以А系列戰略反導系統和S系列防空反導系統相結合,以集裝箱、頓河、沃羅涅日等遠程警戒雷達為探測預警主力的戰略戰術并重、技術優勢明顯的地面防空反導體系。當前,俄羅斯著力建設以A-235努多利戰略反導系統、S-500普羅米修斯防空反導系統和先進預警雷達為主體的空天防御一體化防空反導體系。
以色列:從容應對不同空中威脅的多層導彈防御系統。“箭-2”“箭-3”“大衛投石索”“鐵穹”等是以色列典型的防空反導系統。“箭-2”是世界上第一種實用型戰區彈道導彈防衛系統,由導彈發射拖車、 預警與火控雷達及作戰管理以及指揮、控制、通信系統等組成,可保護半徑為100公里的區域,計劃防御射程1500公里以內的彈道導彈。“箭-3”則被稱為以色列最先進的遠程導彈防御系統,旨在大氣層外攔截洲際導彈,特別是攜帶核彈頭和生化彈頭的導彈。
“大衛投石索”系統是以色列最新研制的中遠程防空反導導彈武器系統,據稱在性能上相當于俄羅斯S-400防空導彈系統,與遠程的“箭-2”“箭-3”和近程的“巴拉克-8”“鐵穹”等系統一起,打造完整、嚴密的防空反導體系。2021年3月16日,以色列國防部宣布,以色列導彈防御組織與拉斐爾國防系統公司順利完成升級版“鐵穹”系統的一系列飛行測試。新一代“鐵穹”在以色列空軍和海軍護衛艦上的應用,可以擴大以色列防空反導防御縱深,強化以色列應對各種空中威脅的能力。
日本:著重提升海基中段防御能力。日本目前已建成由愛國者系統、THAAD系統和標準-3、系統-3等構成的多層防空反導攔截體系。2020年6月15日,日本表示,出于成本和技術方面的考慮,日本決定部署2套岸基宙斯盾反導系統。2020年9月24日,日本宣布,移動式海上導彈平臺預計將替代先前準備部署的陸基宙斯盾導彈防御系統。新方案設想建造專門攔截彈道導彈的新型艦只或建造類似于海上石油鉆井平臺的艦船,原先用于陸基宙斯盾系統的SPY-7雷達系統和發射裝備將移植至新的海基系統中。
> 國外防空反導系統發展未來發展趨勢 <
為應對日益嚴峻的空天威脅,防空反導系統正在向智能化、一體化、通用化、網絡化、全域化、體系化方向發展,各國防空反導實戰演練也呈常態化趨勢,未來世界導彈攻防對抗將日趨激烈。
智能化助推防空反導作戰能力提升。美軍具備自主智能能力的防御性武器有“宙斯盾”導彈防御系統和“密集陣”近程武器系統等。“密集陣”近程武器系統可以設置為自動模式來防御導彈齊射或大量飛機的攻擊。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雷神公司為美國導彈防御系統研發的“多殺傷器”(MKV)攔截系統可用于攔截帶分離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能夠對每一個已識別出的目標分配一枚或幾枚配備智能制導系統的殺傷器實施攔截。美國計劃未來將人工智能系統作為一種通用指揮設備,應用于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戰略級統一信息管理系統中。
俄軍在防空反導防御系統中大力推廣人工智能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