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2022年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第三年,全球經濟仍沒有完全走出下行的趨勢,加之持續的高通貨膨脹,各國對于國防和武器采購的態度仍處于謹慎的態度。2022年3月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公布的數據表明,2017-2021年較2012-2016年全球武器貿易下降了4.6%。然而,2022年2月爆發的俄烏軍事沖突卻改變了這一趨勢,安全與國防再度成為美、俄和周邊國家關注的重點。盡管這場戰爭并不能完全代表當今裝備技術的最高水平,并且將人們對現代化戰爭的認識拉回到了相對務實的層面。未來其對全球武器貿易的影響將在多年后有所呈現,目前下結論仍為時尚早。
1 2022年主要國家公布的有關武器貿易數字
10月,美國國防部國防安全合作局局長在陸軍年會上,公布其2022財年的武器出口批復額度為500億美元,相比前一年增加了150億美元。
歐洲多個國家在2022年公布的上一年國防產品出口額均有所增加,9月法國公布2021年的出口額為117億歐元,大幅度高于預期;8月德國公布2021年的武器出口批復額為94億歐元,較上一年的58億歐元有大幅度增加;意大利的出口交付額為48億歐元;12月歐盟對外行動署公布其成員國2021年的裝備和技術出口批復總額高達1790億歐元,上述數字均為近年的最高數額。7月土耳其國防與空天工業協會對外預計,其2022年的國防和航空航天產品的出口額將達到40億美元,超過上一年度的32億美元。3月,瑞士經濟部公布其2021年武器出口額為8.01億美元,相較2020年下降了18%,然而其6月則修改了出口政策,允許第三國向正處于交戰地區國家出口裝有瑞士配套零部件或彈藥的武器,預計將提升2022年瑞士的出口數額。
10月印度國防部長在其國防博覽會上宣布,2022年的國防產品出口額將突破10億美元,并預計其可在2025年增長至35億美元。僅有英國2021年的國防出口額為55億英鎊,低于2018、2019和2020年的140億、110億和75億英鎊。
2 俄烏沖突成為最大的影響變數
2月爆發的俄烏軍事沖突,將成為影響未來全球武器貿易的重要因素。從研究和數字統計口徑上,美歐持續增加對烏的軍事援助,增加了裝備轉移的總量。美國除了通過“烏克蘭防衛租借法案2022”外,12月烏總統澤連斯基訪美期間,美方再次批準了包括“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在內的450億美元一攬子軍事援助計劃。
根據德國基爾世界經濟學研究所12月8日公布的數字,2022年僅十個最大的援助國向烏克蘭直接交付的軍事物資總額就已經超過了275億美元。這還不包括西方國家與東歐國家通過“連環交換”的機制——將現役或庫存的蘇式裝備提供烏克蘭,再從北約國家交換西方制式現役裝備的數字。目前,這種連環機制正在向第三世界國家擴大,12月摩洛哥批準向捷克轉售其庫存的近百輛T-72M1型坦克,經捷克升級后再轉交烏克蘭。這種多次交換的方式,人為制造出更多的武器交易統計,增加了全球武器貿易的流轉過程,將成為未來市場趨勢研究的干擾因素。
歐洲地區各國除了普遍將軍費提升到GDP的2%,增加國防工業投資以外,還將直接增加裝備的采購數量。歐洲將迎來冷戰結束以后最大的武器進口增長,顛覆過去數十年中東或亞太地區輪流成為全球最大的武器進口地區的定式。保守估計,僅2022年西方對烏克蘭軍事援助的總量,就拉升了全球武器貿易交易量的1/5。
3 美歐的武器出口環境持續寬松
隨著俄烏對峙的升級,為了向烏克蘭提供其所需的軍事物資,北約各國2021年起就逐步放寬了對非北約盟國的武器出口政策,促使非北約國家獲得更先進的武器,增大了武器出口數額。美國在2023財年的“國防授權法案”中,增加了對外軍事融資(FMF)國別和總額,并且授予總統更大的權利使用美國資金(為采購國)支付出口費用,并增大北約在全球各區域武器裝備的應急儲備份額,更加快速的向對象國交付出口裝備。
為應對能源危機以及通貨膨脹的壓力,甚至借世界杯足球賽的安全之名,多個歐洲國家今年恢復向海灣地區國家交付武器,逐步退出自也門戰爭爆發和卡舒吉遇害后實施的武器禁運。為了簡化武器出口流程,多個歐洲國家放松了對武器出口的審查制度,放寬了對武器出口商上報的物項信息時間和完整度。裝備出口在外交事務的重要性有所提升,出口技術轉移政策更加靈活。
為了換取土耳其支持其加入北約,瑞典和芬蘭放松了對其武器技術出口的限制。多個北約國家也非正式的恢復了向土耳其交付軍事用途配件,放棄了自納卡戰爭以來對土的禁售政策。美國則在近期批準了向土耳其出口最新改進的F-16V型戰機,緩和了由于其引進俄制防空系統而導致的制裁危機。
4 俄羅斯武器出口持續下降
根據俄新社2022年11月底的報道,2022年俄羅斯武器出口額約為80億美元,相比2021年的146億美元有大幅度下降。這一數字也低于今年8月,俄軍事技術合作總局局長在“軍隊-2022”論壇上預計的108億美元的數字。今年以來,俄研究機構和智庫學者不再反擊西方媒體對其武器出口下降的質疑,而是更多的強調“俄與相關客戶國國防合作的順暢性,確保在手項目的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