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即時配送還可以更快嗎?
在澳大利亞,谷歌旗下的Wing將每單最短履約時間縮短到25秒左右,其秘訣是:使用無人機配送。
在中國,和無人機配送有關的政策也正在推進。近日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編制了《深圳市物流配送站規劃配建指引》(以下簡稱“《指引》”),其中提出物流配送站的建設宜考慮未來技術發展,合理預留無人車、無人機、地下管道配送等設施空間。
有了無人機的加持,深圳市定下一個小目標:社區配送15分鐘送達。
或許在5到10年之后,無人機配送或將走進我們的日常生活,空中都是各種各樣的作業飛行器,在你看不見的地方,它們組成編隊、翻山越嶺,井然有序得執行各類物流任務。
民航局2020年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無人機生產運營企業已超過1萬家,無人機的商用飛行達到了159萬小時,增長率在30%以上。
無人機的爆發式增長以及未來幾十年的增長趨勢,向我們描繪了一個科幻感十足的生活圖景。但在當下,如何突破技術瓶頸、解決安全問題,以及開發與其相適應的商業模式,是每個入局的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京東、順豐、美團入局場景有別
這些年,由于無人機技術的成熟,大批無人機公司相繼成立,通過天眼查APP搜索無人機,會發現相關公司數量竟達到近7萬家。
在摩根斯坦利去年發布的研報中,預測2040年UAM(Urban Air Mobility,城市空中交通)市場的規模將達到1萬億美元,其中貨運物流的份額將高達52%。
在疫情期間,無人機已經用于核酸檢測樣本、血漿、藥品等醫療物資的配送試運營,也提高了無接觸配送的接受度。
疫情時期的配送只是無人機物流大規模落地前的“開胃小菜”,更誘人的應用前景依賴于市場規模更大的需求。
隨著電商下沉和農產品上行,為了打通物流的毛細血管,美團、順豐、京東等企業紛紛加碼布局、生鮮、日用雜貨等品類加入無人機配送的貨品范圍,一場貨運無人機的“軍備競賽”正在升級。
據悉,京東早在2015年就開始探索無人機送貨技術,此后建立了干線、支線、終端三個層次的無人機物流配送和通航物流體系。最終將構建“空地一體化”的智能物流網絡,以滿足不同應用場景下降本增效的目標。
對京東來說,由于城市地區的本地倉和自營模式已經頗為成熟,所以對無人機配送的布局更多是想要將電商業務擴展到物流落后的農村地區。
美團則基于更加高頻的外賣配送業務,希望構建“空地協同”的本地即時配送網絡,致力于為用戶提供3公里、15分鐘的標準配送服務。目前在深圳已運營近一年時間,與10余個品牌達成合作。
順豐的野心一點不比美團小,不僅有無人機同城急送業務的試運營,還看到了支線物流領域的機會。1月25日,順豐旗下大型無人機公司豐鳥科技取得支線物流無人機試運行和經營許可,將在特定場景下開展噸級大業載、長航時支線物流無人機商業試運行。
可以看到,雖然幾家企業布局無人機貨運的場景不一樣,但都是基于自身已有業務降本增效的目標對貨運無人機進行布局。
對于不同的場景而言,其落地難度和商業的想象力都有較大差別。
其一是應用場景的差異,末端配送的難度較大,而在干線物流和支線物流領域,無人機物流運輸的技術已經較為成熟。
以順豐為例,早在2018年,順豐就開始嘗試在支線物流場景使用飛鴻-98大型物流無人機,值得注意的是,這款飛機的研制是以軍用運輸機運五-B運輸機為基礎平臺,而運-5B作為軍用運輸機,在農業撒播、醫療救護等方面也已經有幾十年的服役。
這就意味著,在支線物流領域,貨運無人機的應用并沒有太高的技術壁壘。由于解決了飛行員短缺和駕駛疲勞問題,能夠明顯有助于提升支線運輸效率和降低成本,因此其商業前景相對比較清晰。
但是和美團的即時配送業務相比,后者手中掌握著大量C端用戶,引入無人機配送后,即配的用戶體驗會有一個更明顯的提升,由此延伸出一些商業模式上的創新,想象力更大。
其二是落地的城鄉差異。在經濟發展程度不同的地區,由于基建和人口密度的差別,也導致貨運無人機落地的難度不同。
很多行業人士認為,人口稀少、基建落后的農村地區,無人機貨運落地的難度反而較小。比如,谷歌旗下的Wing無人機送貨試驗,都選擇在美國佛吉尼亞州、澳大利亞堪培拉等人口密度較低的地區。
京東無人機團隊負責人劉艷光也曾表示,“京東無人機先從農村做起,可解決農村的物流高成本,也可以讓京東的農村電商不斷下沉的這條路走的更快更好。”
城市和農村落地難度的差別,最主要的原因是,無人機物流不僅是無人機的技術,還離不開配套的基礎設施網絡。
例如在深圳市,無人機配送涉及到空域申請、監管和多部門的協調,需要經多個市政府部門審批,城市地區各種電磁信號的干擾也更多,對技術和路徑規劃構成更多的挑戰。
而在農村、鄉鎮等郊區,所需的無人機物流基礎設施網絡比城市更容易建設,無人機配送更加容易部署。此外,在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的西部地區,由于山路崎嶇,高速公路網絡并不發達,無人機物流被寄予厚望。
鄉村地區落地相對容易,但也要考慮到農村居民消費能力偏弱,是否愿意為更高效的配送支付更高配送費用,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
總的來說,從應用場景和地區的對比來看,以上布局無人機貨運的幾家公司,商業潛力越大的,落地難度似乎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