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5月22日,廣東省政府發布了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廣東省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粵府辦〔2024〕6號),提出到2026年,低空管理機制運轉順暢、基礎設施基本完備、應用場景加快拓展、創新能力國際領先、產業規模不斷突破,推動形成低空制造和服務融合、應用和產業互促的發展格局,打造世界領先的低空經濟產業高地。為此,廣東省將依托廣州、深圳、珠海三個低空經濟核心城市強化引領支撐,發揮佛山、江門、惠州、東莞、中山等市制造業配套優勢,推動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因地制宜打造低空應用場景,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低空經濟產業集群。根據方案,到2026年,核心區域低空智聯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全省通用飛機飛行達到15萬小時,無人機飛行達到350萬小時。在城市空中交通、低空物流、全空間無人體系等試點示范取得積極進展。
方案詳情如下:
粵府辦〔2024〕6號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東省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粵府辦〔2024〕6號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將《廣東省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執行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省發展改革委反映。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4年5月21日
(本文有刪減)
廣東省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
低空經濟是指以民用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在低空空域內的各類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經濟形態。發展低空經濟對于激活立體空間資源、提供高效公共服務、改變生產生活方式、催生跨界融合新生態、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具有重要意義。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搶抓技術創新和規模應用發展機遇,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推動我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目標
到2026年,低空管理機制運轉順暢、基礎設施基本完備、應用場景加快拓展、創新能力國際領先、產業規模不斷突破,推動形成低空制造和服務融合、應用和產業互促的發展格局,打造世界領先的低空經濟產業高地。
——管理機制運轉順暢。“軍地民”三方協同管理機制基本建立,在基礎設施建設運營、低空飛行服務保障等方面構建起各方分工明確、協同高效的工作機制。
——基礎設施基本完備。建設一批通用機場和起降場、起降點,基本建成安全高效、互聯互通的地面基礎設施網絡,核心區域低空智聯基礎設施建設完成。
——產業規模穩步增長。低空經濟規模超過3000億元,基本形成廣州、深圳、珠海三核聯動、多點支撐、成片發展的低空經濟產業格局,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
——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布局一批省級創新平臺,爭創國家級創新平臺1—2家。攻克一批低空領域關鍵卡脖子技術,基本實現低空產業鏈自主可控。
——應用規模不斷拓展。全省通用飛機飛行達到15萬小時,無人機飛行達到350萬小時。在城市空中交通、低空物流、全空間無人體系等試點示范取得積極進展。
二、加快推進低空空域管理改革
(一)加強低空空域協同管理。完善相關工作機制,加強“軍地民”三方工作協同,共同研究協調低空空域分類劃設、飛行活動監管等低空融合飛行管理事項。支持廣州、深圳等市先行先試,加強城市空中交通管理組織運行模式研究,完善管理措施。(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省委軍民融合辦、省交通運輸廳、民航中南地區管理局、民航中南空管局配合,以下均需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配合,不再列出)
(二)爭取低空經濟試點示范。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在具備條件的地區開展城市空中交通、低空物流、全空間無人體系試點示范,適應城市低空空域安全高效管理需求。及時總結相關地區試點示范經驗,探索將空域管理、運行管理、飛行保障等方面的改革創新成果推廣到全域。(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委軍民融合辦、省交通運輸廳配合)
三、適度超前布局低空基礎設施
(三)完善地面起降設施網。加快《廣東省通用機場布局規劃(2020—2035年)》布點的通用機場建設,推進停機庫、能源站、氣象站、固定運營基地和航材保障平臺等地面保障設施建設。各地市結合實際編制本地區無人機起降設施布局規劃,按需建設小型起降點、中型起降平臺、大型起降場,形成多場景、多主體、多層次、有人機與無人機兼顧的起降點網絡。引導已建成的通用機場和起降場完善低空保障能力,逐步補充充換電等新能源基礎設施。加強通用機場和起降場集約利用、兼容共享,避免重復、低效建設。鼓勵現有和新建的住宅、商業樓宇建設低空基礎設施。(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能源局、省氣象局配合)
(四)構建低空智聯網。根據全省飛行服務站布局規劃,完善通信、導航、監視等相關配套設施網絡建設。各地市要以應用場景需求為牽引,因地制宜、務實有序推進滿足本地區無人機應用需求的低空智聯網建設,并與省相關平臺實現互聯互通。加快5G及5G-A(通感一體)、北斗、衛星互聯網、廣播式自動相關監視(ADS-B)、雷達等技術融合,完善低空通信、導航、監視、識別、氣象、反制等配套設施網絡,整合各市感知數據,逐步建設完整統一、服務全省的低空智聯網。建設完善多層次的算力供給體系,滿足規模化低空飛行中異構、高密度、高頻次和高復雜度的感知需求。針對管制區域和重大活動開展要地低空防御建設。(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公安廳、省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省通信管理局、省氣象局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