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2.研制無人化投送裝備運行需要的基礎支撐軟件、網絡通信軟件,提供基礎運行環境;
3.探索典型無人投送應用,選取并研制具有典型應用示范意義的無人投送應用系統,驗證無人化投送平臺的使用效能,為大規模規范化運用無人化運輸裝備開展軍事運輸奠定基礎。
主要性能指標:
1.無人化運輸平臺指揮調度軟件平臺技術指標:(1)具備任務協同規劃、動態指揮調度、綜合態勢生成、過程監控、方案優化評估、信息分發共享等功能;(2)支持完整的軍事交通運輸資源,至少包括公路、鐵路、空運、水運4種形式;(3)支持足夠數目的軍事交通運輸工具,實體種類不小于20種,同一區域實體數目≥200個;(4)支持軍事交通運輸工具實體的常規行為姿態的模擬,如飛機的起飛、降落;車輛的起動、停止等;(5)支持上級軍事交通戰略布局指令快速響應時間延時≤2s;(6)支持軍事交通運輸調度指揮工作快速響應操作,響應時間≤0.5s;(7)支持軍事交通運輸調度實時任務分配,路徑規劃與在線重規劃時間≤2s;(8)提供基礎運行環境,包括基礎支撐軟件、網絡通信軟件等基礎軟硬件設備。
2.仿真軟件:(1)支持軍事交通運輸調度執行效果預測;(2) 提供開放式的設計、開發、運行仿真模型框架,支持概念開發、實驗、訓練和任務預演,支持HLA和DIS仿真協議;(3)仿真模型要求支持地形、天氣、傳感器、通信等,典型地域地形類型≥10種;創建和控制想定延時≤2s;同一時刻任務規劃數量≥5個;(4)支持GIS全球圖像、高程數據及影像數據,支持數字地圖中通用矢量數據格式、影像數據格式、地形數據格式的處理;(5) 2D視圖支持軍標庫數據,支持坐標系轉換,至少包含高斯投影坐標系、2000地理坐標系、WGS84坐標系的相互轉換;(6)3D視圖支持增強態勢感知;(7)仿真運行速度加速比≥100倍;(8)想定加載時間≤120s;(9)單個交互干預命令響應時間≤1s;(10)仿真場景面積≥1000km×1000km;(11)實體仿真計算幀率≥30Hz;(12)交互命令響應延遲≤1s;(13)具備評估無人化運輸投送平臺保障效能的能力。
研究要求:
2020年底前完成。
十一)機場保障態勢無人智能檢測評估系統
研究目的:
通過無人智能化保障設備的研制應用,實現對機場保障資源和保障態勢的動態監控,為飛行保障提供輔助決策和整合調度,提高飛行保障效率。
研究內容:
1.機場保障態勢檢測評估需求分析,包括外場保障人裝物動態監控、機場勘測、凈空檢測、損毀評估等;
2.檢測評估信息處理研究,包括信息類別、使用單位、傳輸路徑和流程、數據處理分析、輔助決策信息支持等;
3.檢測評估手段研究,包括無人平臺選擇、檢測設備選擇等;
4.檢測評估設備研制試驗。
主要性能指標:
1.機場勘察選址、損毀評估、凈空檢測與管理系統:具有空間數據獲取、建模、縱橫斷面圖生成等功能;凈空檢測平面精度優于10cm,高程精度優于8cm,移動速度≮20km/h;毀傷區域體積測算精度優于0.001m3,能對疑似物體進行精確測量,面積測算精度優于0.01m2,24h內完成1個機場全部的勘察選址數據獲取并完成相關處理,設備可快速換裝無人機機載或其它車載、人員攜行。
2.飛行區實時動態全景監控系統:支持分布式視頻地理空間數據的顯示及管理。
3.外場保障作業狀態實時監控系統:監控對象包括車輛、人員定位及作業狀態,定位時間<3s,查詢時間<5s,定位精度優于1.0m,可與機場現有通信方式融合傳輸。
4.輔助決策支持系統:具備立體全景可視、交互式瀏覽、態勢顯示、模型管理、土方量計算、統計分析等功能,支持100個以上并發用戶;可實現全區域多源數據融合、定點查看、區域數字地形數據快速生成。
5.無衛星導航信號情況下,測量與導航精度優于50cm。
研究要求:
2021年底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