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在向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提交的申請文件中,概述了通過星鏈網絡加入美國聯邦政府的Lifeline項目,為低收入群體提供電話服務、語音通話的緊急備份以及更便宜的套餐計劃等。這表明星鏈組網后,將同時具備全球衛星寬帶數據傳輸和獨立語音功能,服務多樣性相對提升。如在全球范圍內擴展,并應用于“軍事”“政治”,因防范和監管難度加劇,對他國的安全威脅將進一步加大。
星鏈組網發展的軍事應用潛力
星鏈衛星“跑馬圈地”搶占太空資源。
目前,地球上超過70%的地方未實現互聯網覆蓋,衛星互聯網具有全球覆蓋、成本低、不受地域限制等顯著優勢,是解決地球上“無互聯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低軌寬帶通信衛星具有信號傳播距離短、鏈路損耗和傳播延時小、對用戶終端的天線增益和發射功率要求不高等優點,更是成為實現網絡信息連續覆蓋的有效辦法,同時可為應急通信提供更優越的解決方案。但太空資源有限,衛星基站存在頻率資源和軌道資源的相互干擾。近年來,爆炸式增長的星座數量和建設規模,使太空頻率軌道資源的競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一場太空“圈地運動”已悄然展開。
受益于批量化模塊化衛星制造、火箭重復利用、一箭多星發射等先進技術大幅降低成本,總計由4.2萬顆衛星組成的“星鏈計劃”,率先搶占太空頻率軌道資源。截至2021年底,星鏈衛星總發射數目已達1944顆,其中1797顆衛星依然在軌運行,正在為美國北部、加拿大和英國部分地區用戶提供低軌衛星互聯網測試服務,未來還計劃將星鏈衛星部署到極地軌道,以擴大網絡覆蓋范圍,并為南北極洲提供服務。目前SpaceX公司發射的衛星,都是軌道高度為550公里左右的,后續計劃在1000公里左右的軌道發射2000多顆、330公里的軌道發射超7000顆,并具備連續軌道機動能力。
“星鏈計劃”悄然布局軍事應用。
美國將網絡、太空視為新興“作戰域”。“星鏈計劃”可提供低成本、全球覆蓋的高速互聯網服務,不僅可廣泛應用于民用,還隱藏著巨大的軍事用途,讓美國的軍事力量無論走到哪里,都可以享受快速高效的衛星互聯網通信,增強其全域通聯能力。
馬斯克2016年創辦的“神經鏈接”公司,計劃將人腦通過“腦機接口”與星鏈衛星和智能手機實現互聯,交互通信鏈路的建立勢必引發軍事通信技術的顛覆性變革,實現戰場各作戰單元間的高速、高效信息聯通。軍事應用及其他威脅已悄然發生。2020年11月27日,伊朗頂級核物理學家法赫里扎德遭暗殺,現場無暗殺者,且未對相距25厘米的被害人妻子造成任何傷害。暗殺完成后車載無人武器系統立刻爆炸銷毀證據,伊朗官方認定執行暗殺的是通過衛星網絡控制、運用人臉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的智能星鏈車載武器系統。此外,星鏈衛星打著增強局部地區通訊性能的名義進行降軌操作,對其他國家的航天器造成威脅,2019年,歐洲航天局的“風神”地球觀測衛星就曾緊急改變軌道以規避星鏈-44衛星;2021年7和10月,在有航天員值守狀態下的中國空間站組合體,分別實施對星鏈-1095衛星和星鏈-2305衛星的預防性碰撞規避控制(“緊急避碰”),并且不排除是美國為試探中國航天空間感知能力的可能性。
星鏈組網手機候場將變革軍事作戰通信。
雖然星鏈互聯網服務測試版只包括寬帶服務,但Space X表示將推出語音通話技術(VoIP)服務。目前局限于終端設備的大小,星鏈移動終端的使用尚局限于住宅、大型卡車、房車、船只和飛機等場景,并主要服務地面通信網絡無法覆蓋的區域。但伴隨著接收天線小型化等技術突破,終端設備變小,且基于星鏈網絡的手機通訊產業化發展,使人們在任何地方都能通過便攜式衛星電話進行通訊。相比通過地面接收站進行傳輸,其應用范圍更廣,信息監管難度更大,且不受地形、地域限制。美軍作戰可依靠星鏈網絡實時無縫對接,隨時隨地下達作戰指令或發布具有政治意圖的輿論。
星鏈衛星互聯網及手機通訊帶來的安全威脅預測
無網絡審查監管,政治性詆毀不受控制。
技術對戰爭的改變往往悄無聲息,意識形態的破壞性也往往不輸實體攻擊。現如今互聯網業已成為意識形態斗爭的主戰場及最前沿陣地,日益成為影響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要變量。如2011年西亞北非事件中,美國大力協助敵對國家的反對派,利用網絡對網民進行意識形態炒作煽動,加速了突尼斯、埃及政府的相繼垮臺。
衛星互聯網系統具有天然的跨境覆蓋和全球通信的特性,使空間領域成為一個更加復雜的網絡通信環境。激光星間鏈路的應用,使衛星可以在彼此之間直接傳遞數據,也就使網關站建在境外的星鏈衛星可以實現無須通過境內的地面網絡系統直接進行跨境通信,突破了地面互聯網信息安全監管。
曾防控過的黑莓、蘋果手機和特斯拉等智能汽車的通訊及數據安全,均屬于可以追溯地面網絡監管的范疇,即面向最終客戶的基礎電信運營商有一定程度的網絡監管。而星鏈星座在技術層面將不受地面網絡監管,如美國通過意識形態滲透顛覆政權、威脅國防安全的慣用手法通過星鏈星座通信完成,將不受基礎電信運營商審查監管,網絡意識形態極易失控。未來若結合量子通信技術,將更難破解和監管,同時可為人工智能的軍事用途提供更便捷的聯通基礎。
軍事應用隱蔽性強,安全威脅進一步升級。
美國已將太空視為獨特的作戰領域,當前要建立太空彈性架構,構建綜合性的太空軍事優勢。而衛星互聯網以及衛星手機通訊的構建,可使指揮者通過“太空”直接向處于“前線”的作戰個體發布指令,使其成為去中心化的獨立單兵個體,相關信息很難監測和反向追蹤,一旦暴露也僅是單點暴露,無法追蹤到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同時若將衛星服務擴展到“車輛、船只和飛機”,例如特斯拉汽車將不再需要依賴現有的移動互聯網供應商,處于無監管狀態,使通過網絡攻擊等手段對他國進行滲透、竊取數據或結合人工智能直接用于軍事目的發起攻擊的安全威脅進一步升級。
手機終端具備衛星通信功能成為趨勢,安全防控難度加大。
伴隨衛星互聯網及衛星通信技術的逐漸成熟,“星鏈”接收設備小型化,尤其日后與手機產業一體化發展,并大范圍應用,將會徹底影響移動通訊產業,手機具備衛星通信功能,將成為行業發展趨勢,乃至消費市場標配,使信息監管難度增加。在主權國家和地區境內雖可使用行政強制力確保銷售的手機不具備該項功能,但他國入境者攜帶衛星通信功能手機入關,既不好禁止,也不好監管。且市場經濟全球化下,迫使銷往他國的手機產品需具備衛星通信功能,相關技術及資源受制于人,產業鏈安全風險加大,同時網絡安全管理風險加大。
對發展我國衛星互聯網的思考與啟示
可通過加強衛星網絡監管,確保終端信息可控。
對衛星網絡實施統一歸口管理,及早建立相應的安全機制和行業運行監管規范,布局加強衛星網絡監控,針對衛星互聯網在我國境內的應用必須構建衛星網絡“防火墻”,并加強信息接收終端控制,確保源頭可追、信息可查、終端可控。
在加強衛星業務運營許可、頻率使用許可和終端設備管控的基礎上,發展電磁偵察衛星、加強通信頻段檢測、發展頻段干擾技術,主動監控衛星通信鏈路,以截收各國從地面發出的電子信號,監測未獲得我國落地許可的衛星和終端發送的信息。
合理搶占軌道資源,提前謀劃6G發展。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通過加速發展我國低軌衛星星座搶占頻率資源和軌道資源。同時面向未來,針對引領通信產業發展的6G星地融合無線傳輸技術,加大力度及早布局建設,提前規避因他國搶占而造成的軌道資源耗竭、被迫使用他國衛星網絡,且可能會承受高額費用等風險。
依托“星網”統籌發展和安全,加速我國衛星互聯網產業落地。
針對衛星互聯網產業的發力,一是要快,在新型舉國體制框架下,既要充分發揮航天國企的主力軍作用,又要發揮航天民企的生力軍作用,加快我國衛星互聯網的建設,盡快形成規模,走向國際競爭的舞臺;二是要做好頂層設計、堅持自主可控,避免受制于人,確保產業鏈安全,只有擁有自己的“星鏈”網絡,才能不被美國牽著走,才能從根本上確保我國境內衛星互聯網及通訊信息的安全管控,不斷增強發展的安全性。(國防科工局軍工項目審核中心)
歡迎訂閱
《國防科技工業》
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主管行業的權威媒體
主管單位: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
主辦單位: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新聞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