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作為剛剛獨立25年的年輕國家,阿塞拜疆地處外高加索的多事之地,游走在各大國和區域國家之間,憑借豐富的油氣資源所積累的財富和繼承的工業基礎,阿一直謀求建立小而精的國防工業體系,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阿塞拜疆國防工業及軍貿發展
本世紀初,石油價格持續走高,阿塞拜疆政府財政充裕,常規軍費與武器裝備采購額在本世紀以來增長數倍。2004年,阿塞拜疆軍費僅為1.6億美元,到2010年則接近7億美元。自2011年起,阿政府增設了“特種裝備采購”資金,使得國防總開支大幅提高,當年就達到17億美元,2015年則達到最高的19.4億美元。2016年,由于裝備采購資金的大幅度削減,國防開支總額僅為14億美元,2017年小幅增長到14.8億美元。如果統計上阿內衛部隊和邊防軍的開支總和,阿塞拜疆軍隊和安全部隊的經費總額甚至接近亞美尼亞政府全年財政預算。
(一)對國防工業實行集中統一管理。在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中,阿塞拜疆國防工業規模有限,僅有少數裝備的研發生產能力。阿政府多次表示要改變過度依賴“能源經濟”的現狀,擬發展高精尖國防工業產品服務本國經濟。2005年12月,阿塞拜疆國防部相關部門、國家科技中心的國防工業部門、軍工綜合體、生產企業和科研單位聯合成立新的國防工業部,由一名政府副總理專門負責,目的是為了理順總統和內閣在國家財政和政策法規上對國防工業的直接領導關系,同時保持國防工業管理層的獨立性,進行規劃制定,協調立法機構與政府、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業、軍隊和工業企業之間關系。該部門還負責阿塞拜疆國防工業的關鍵領域,如國防、能源、關鍵零部件等的研究發展、生產、升級、標準化和進出口業務。阿重點選擇了50個國防工業項目,整體發展較順利,2015年該部門所屬企業產值相較2010年增長了3.1倍,軍工領域增長了2.3倍,民用產值也有所增長。盡管財政遇到一定困難,2017年國防工業的產量相對2015年仍增長了30%。2016年阿塞拜疆的對外武器出口額首次超過1億美元,銷往10個國家。
(二)俄羅斯是最重要的武器供應國。2013年8月,俄羅斯總統普京與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一致同意加強兩國在國防和軍事技術方面的合作。兩國簽署了高達40億美元的國防和軍事技術合作協議。俄羅斯對阿塞拜疆出口的武器裝備多屬于高技術主戰裝備,從數量和技術性能上均有相當水準。盡管阿對俄在外高加索地區的影響力有所顧忌,且俄在“納卡地區”領土爭端上更傾向亞美尼亞,但俄阿的軍售使得雙方“各取所需”:俄不希望看到阿塞拜疆徹底倒向西方或土耳其;從另一層面,俄對阿出口武器裝備也是為了“維持地區力量平衡”,甚至借阿塞拜疆之手對納卡地區激進分裂勢力加以掣肘;阿除了對俄武器裝備性能滿意外,也希望借軍貿鞏固與俄羅斯的傳統政治關系,并通過俄方對亞美尼亞和納卡地區施加政治壓力。俄阿兩國的軍售關系更多是基于傳統商業利益、裝備戰術性能和阿軍使用習慣等復雜因素。俄批準對阿出售大批高技術裝備,表明俄有足夠信心掌控地區局勢。
(三)以色列是阿第二大現代化裝備來源國。以色列是阿塞拜疆僅次于俄羅斯的武器供應國,并為阿提供了大量先進北約標準裝備。2012年,雙方曾簽署了16億美元武器合同,并簽署了多個許可生產協議。這些裝備大都集中在較新的技術領域(如各型無人機),因政治和技術等原因無法從俄羅斯獲得的敏感裝備(如LORA戰術火箭打擊系統、“巴拉克”-8防空和輕型反艦導彈)。阿塞拜疆目前已裝備多款以色列產先進無人機,種類繁多且體系全面,包括“哈比”、“搜索者”、“軌道飛行器”、“航空星”、“蒼鷺”、“赫爾墨斯”450和900,部分型號在阿塞拜疆生產制造并且多次投入納卡地區實戰。阿陸軍裝備的老式俄制野戰防空系統也在以色列的幫助下進行了升級。以色列豐富的俄式裝備改進經驗,兼顧東西方特性,符合目前阿塞拜疆所需。以色列也希望通過與阿的軍貿合作,降低伊朗對該國的影響力。
(四)加強與土耳其的軍事技術合作。十幾年來,出于傳統政治考慮,阿、土國防工業合作日趨緊密,聯合投資、開發、推銷的裝備增多,也體現了兩國特殊的政治互信水平。2009年12月,土耳其與阿塞拜疆簽署一攬子武器裝備合作發展計劃,土向阿提供武器裝備和士兵訓練,兩國聯合執行海外維和任務,并在遠程火箭炮、防區外導彈、反坦克導彈、輕武器等“特色”領域深化合作。目前阿塞拜疆自產的武器中,含有大量土提供的零配件,甚至直接使用土企業名稱。盡管如此,近年土對阿出口裝備成品的總額不高,僅2.5-3億美元左右。土耳其軍事工業能力依然有限,先進裝備的關鍵元器件受制于西方。在與土耳其的軍事合作中,阿塞拜疆還借鑒土方在武器進口中的經驗,從韓國、以色列等第三方國家采購裝備。雙方在部分領域甚至具有一定互補性,阿生產的輕武器、光學儀表、通信訓練器材、彈藥等返銷土耳其。
(五)拓展與其他國家的軍貿關系。阿塞拜疆一直在尋求武器裝備的更新,拓展自身武器裝備來源,并不斷嘗試從西方國家采購北約制式裝備。2014年,阿宣稱其防務合作國多達60多個,但執行比例遠低于這個數字。美國利用人權和“納卡地區”等問題,對其實行了長達十余年的武器出口禁令,直至“9·11”事件后才取消。近年來,兩國關系發展不穩,美對阿軍援年均數百萬美元級別,技術水平不高。阿僅從美國和西方國家進口軍用車輛,鮮有大宗軍貿往來。
近年來,阿強化與新興武器出口國的軍貿關系,如烏克蘭、白俄羅斯、塞爾維亞、韓國和巴基斯坦等。阿塞拜疆還從南非進口了兩個型號數十輛12噸級4×4反地雷防伏擊車,并且在本國建廠許可生產。南非還利用其技術,在烏克蘭聯合設廠,為阿軍改進了10余架米-24武裝直升機。同時,阿塞拜疆還積極加強防雷車、電子裝備、導航、車載武器和無人機等裝備的配套升級能力,不斷推進工業水平。
二、阿塞拜疆武裝力量裝備的發展
(一)陸軍——陸軍為阿塞拜疆武裝力量的主力軍種,共計5.6萬人,另有約1.5萬人的準軍事力量。因此,陸軍裝備也是近年來武器裝備采購的重點。
近五年,阿塞拜疆采購的重點陸軍裝備包括100輛俄制T-90S主戰坦克,83輛俄/烏BTR-82/80A/3U輪式步兵戰車,70輛土耳其“眼鏡蛇”4x4輪式偵察車,37輛土耳其Otokar ZPT 4x4輪式偵察車,10輛以色列Sufa越野車、SandCat越野車,90輛南非Marauder/Matado防地雷反伏擊車,4輛俄制“蝎”式輪式偵察車,14輛烏克蘭BTS-5B裝甲搶修車。
阿塞拜疆陸軍裝甲車輛仍然以俄式裝備為主,坦克、步兵戰車和裝甲人員輸送車型號較新,短期內沒有更新的換裝計劃。阿師團火炮和火箭炮的數量和種類齊全,并計劃從土耳其采購1個營許可生產的韓國K-9自行火炮。阿塞拜疆裝備有多款多管火箭炮,也是近年傳統裝備領域增購的重點裝備。除繼續進口蘇聯時期的“冰雹”以外,還從俄進口的18輛TOS-1A履帶式自行火箭炮。阿還采購了捷克RM-70,土耳其產107毫米、122毫米,以色列122毫米和160毫米系列多管火箭炮。2012年,阿塞拜疆從俄羅斯引進了18輛“龍卷風”多管火箭炮。作為遠程打擊武器,阿軍已經開始列裝土耳其TR-300遠程火箭炮,并且于今年首次對外展示了白俄“波羅乃茲”遠程火箭炮。
阿陸軍步兵武器已逐漸脫離蘇聯制式,部分單位換裝以色列TAR-21,烏克蘭Malyuk無托步槍;還采購了土耳其的MPT自動步槍和土設計的多款特種狙擊步槍,也是這些型號不多的海外用戶之一。阿塞拜疆可以生產AK-74自動步槍,也裝備有本國設計的大口徑狙擊步槍和通用機槍。阿塞拜疆引進了美國“騎士軍械公司”改進的俄式槍械,如SR-47。2010和2013年,阿分別從俄、以兩國引進了數百枚“短號”(AT-14)和“長釘”反坦克導彈,增強了步兵反坦克能力。2012年從俄羅斯采購了1000枚(200部發射器)SA-24“超級針式”單兵防空導彈。除了目前裝備的2S9自行迫擊炮外,阿塞拜疆還裝備了18門俄制2S31型和若干以色列SPEAR輪式120毫米自動迫擊炮。經過近十年的發展,阿正逐步淘汰老式蘇式裝備,新裝備比例明顯最高。
(二)空軍及防空軍——阿塞拜疆空軍和防空軍總人數8000人。作戰飛機包括十余架米格-29戰斗機、蘇-25強擊機和十架L-39教練機,缺乏軍用運輸機。直升機方面,有十余架米-24武裝直升機米-17運輸直升機,其中米-24曾接受過南非ATE公司的升級和改進。
近年來,阿空軍重視無人機的發展,從以色列引進了多種無人機,幾乎覆蓋了各戰術層面,包括5架大型長航時“蒼鷺”、10架中型“赫爾墨斯-450”和許可生產“赫爾墨斯-900”型。另外,阿還采購了若干“宇宙星”、5架“搜索者”和大量“天窗-B”無人機,并且引進了以色列“軌道飛行者”近程無人機的生產線。在納卡沖突中,阿塞拜疆大量使用無人機用于偵察、校射和評估等工作,并且有多架損失。
阿塞拜疆防空軍的武器庫中仍保存有俄薩姆-2/3/4/5/8型地空導彈,覆蓋遠、中、近空域,但這些導彈現狀不詳,部分經過了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升級。2010-2012年,俄向阿交付了兩個連的S-300PMU2,售價為3億美元。另有媒體報道,阿向俄訂購了“道爾-M1”、“山毛櫸”等系列導彈,但交付情況不詳。為擺脫防空軍裝備受制于俄羅斯的現狀,阿一直謀求從其他國家采購新型防空導彈系統,目前已對以色列“巴拉克”-8型防空導彈表現出較大興趣。2016年年底,阿軍方已對該型導彈進行了多次實彈測試,并且開始試驗裝備。隨著S-300和“巴拉克-8”型導彈的入役,阿塞拜疆的防空導彈系統已獲得了巨大提升。由于空軍作戰飛機技術和成本較復雜,全面換裝開銷較大,恐難短期實施。
(三)里海海軍——阿塞拜疆里海海軍規??側藬导s2200人,2013年阿首次公布“里海安全戰略”,提出了加強里海控制能力。目前主力戰艦為5艘蘇制200噸級205P級巡邏艇。旗艦為一艘20世紀60年代生產的“別佳”級輕型護衛艦,排水量為1000噸級。該艦近年來接受了美、土的改進,艦舯的魚雷發射管改為30毫米雙聯高炮。2艘蘇制1265級400噸掃雷艇和數艘千噸級的770、771級坦克登陸艦以及其他小型軍艦,艦齡大都在30年以上。阿還裝備一艘土耳其制造的二手170噸級巡邏艇和一艘美海岸警衛隊的二手25米60噸級的“點”式巡邏艇。除了和俄羅斯,阿也同美、土兩國海軍建立多個合作項目。阿海軍持續從俄、以兩國引進反艦導彈以增強制海能力,如從俄羅斯引進Kh-35八聯機動岸艦導彈,從以色列引進“天使”型反艦導彈。
目前,阿塞拜疆里海海軍裝備較老舊,隨著里海油氣資源爭奪加劇且南部國境至今未能完成劃界,俄羅斯利用里海開展對中東地區的軍事行動等影響,相信阿塞拜疆仍有加強里海作戰能力的意愿。有消息稱,阿有意購買或租借土耳其海軍于本世紀初服役的德國設計的500噸級輕型導彈護衛艦。
阿里海海岸警衛隊也得到較大發展。巴庫Turkan造船廠在以色列的援助下完成了首艘新型巡邏艦和新型導彈艇兩型新艦的建造,并交付阿海岸警衛隊。新型巡邏艦排水量470噸,艦長60米,最大航速33節并裝備增程的“長釘”多用途導彈。新型導彈艇Shaldag級排水量70噸,最大航速40節,裝備有25毫米口徑火炮。阿海警計劃各裝備6艘巡邏艦和6艘導彈艇。
在全球發展中國家的軍貿市場中,阿塞拜疆屬于資金充裕,裝備和國防工業發展需求強烈的國家,豐富的能源資源也為持續投資提供了經費保證。阿國防工業仍有眾多門類出現明顯短板,亟待國外配套企業支持。阿引進的數量眾多且型號繁雜的武器裝備,大幅度增加了部隊的訓練和后勤壓力。這在納卡地區沖突中表現的尤為突出,盡管武器裝備先進,面對納卡獨立武裝時,阿軍仍付出了較大損失。由于國內和地區局勢的不穩定,加之近年國際油價大幅波動,阿塞拜疆的國防投入已明顯低于往年,未來裝備采購將有所降低。國內軍隊和國防工業發展缺乏清晰的路線,大批簽約項目履行情況不透明,使得該市場仍然具有一定的風險。若阿塞拜疆繼續“引進先進武器”為戰略威懾的手段,則不排除增購復雜裝備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