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三、美俄極力構建太空信息系統
目前,美軍95%的偵察情報、90%的軍事通信、100%的導航定位和100%的氣象信息均來自太空信息系統;俄軍70%的戰略情報和80%的軍事通信依賴于太空信息系統。可以預見,太空中的各種偵察衛星、預警衛星、導航衛星和軍用通信衛星等,作為現代戰爭的耳目、神經,對空中、地面、海上甚至海洋深處的軍事行動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由于太空力量獲取信息的突出優勢,使得未來高技術戰爭中,陸、海、空等作戰力量遂行的各種作戰行動,將越來越依賴于太空信息系統所提供的作戰信息保障,太空信息戰正成為未來軍事斗爭的制高點。這主要表現為:利用偵察衛星,可全面、準確、實時地收集敵方軍事情報,使指揮員能夠時刻掌握敵軍的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措施;利用通信衛星,可實現全球、全天候、不間斷的通信,并且保密性強、可靠性高;利用導航定位衛星,不僅可使己方部隊進行快速、準確的機動,而且可提高武器的命中精度,對敵實施精確打擊;利用氣象衛星,可獲取全球氣象資料,預報天氣形勢及其發展變化,滿足軍事行動的需要;利用測繪衛星,可精確測定地球表面各種目標的位置,從而繪制出詳細、精確的軍用地圖等。正是由于空間信息系統在未來戰爭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敵對雙方很有可能將其作為重點打擊的目標。
進入21世紀,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于2010年6月完成首次發射,于2015年12月完成首次成功實現安全軟著陸回收,經檢修后還可以多次循環發射使用,發射價格可降低到每公斤1100美元的水平。2018年5月,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二手“獵鷹”9-1.2型火箭在范登堡空軍基地成功發射了7顆衛星,其中包括銥星通信公司的第6批5顆“下一代銥星”低軌移動通信衛星,以及美德合作的“重力恢復與氣候實驗后續”任務下的2顆地球科學衛星。這是“獵鷹”9火箭2018年第9次升空,也是美國2018年的第16次航天發射。加上“重鷹”首飛,太空探索公司2018年已發射10次。為了滿足在北極地區日益增長的情報和通信需求,美國海岸警衛隊計劃今年秋季向極地軌道發射兩顆“立方體”小型衛星,從而加強無線電信號探測、遇難船只及飛機的搜索和救助能力。
俄羅斯積極推進其太空信息系統建設。2018年5月,俄航天集團推出新的俄羅斯全球衛星互聯網項目。基本方案是發射288個衛星并組成衛星群,其軌道高度為870公里。該項目的實施大約需要48億美元。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公司旗下的航天系統控股公司總經理安德烈·秋林說:“俄羅斯全球衛星互聯網項目不僅僅是個衛星互聯網項目。我們將利用衛星創建混合互聯網絡,計劃使用手機網絡,通信衛星和其他類型的轉發器?!彼赋?,混合互聯網絡更加便宜、高效,也更加穩定。秋林說:“基本原則是互聯網應無處不在,不論你在森林、海洋、山里,還是在北極鉆井平臺上,到處都可以收到網絡信號?!彼€表示,所有地面基礎設施將設在俄羅斯,外國不可能對全球衛星互聯網進行技術性屏蔽。
四、美國積極謀劃太空戰
與冷戰時期相比,當今的太空更加具有“多樣性、顛覆性、無序性、危險性”,太空安全威脅復雜多樣、日趨嚴峻,太空威懾呈現新特點、面臨新挑戰。太空已成為現代化戰爭的戰略制高點。
美國公布新版《國家太空戰略》。2018年3月,白宮宣布了一項新版《國家太空戰略》,該戰略試圖通過修訂軍事太空路徑和商業監管改革來保護美國在太空中的利益,誓稱,對任何美國太空資產所受到的襲擊都會施以有力回擊。該戰略以向更有彈性的太空架構轉變、增強威懾和作戰的選擇能力、增強基礎設施建設和培植良好的國內國際環境等四個“基本支柱”為主要特征,這四個支柱使“在整個美國政府采取措施與私營機構和盟友緊密合作,維持美國在太空中的領導地位”。
美國在《國家太空戰略》的太空戰規劃里,一開始就考慮到了和盟友的聯合行動。其3個層級代表了不同的作戰烈度。一是阻止,可以用軍事演習、外交等多種手段來展示己方太空作戰的能力,不戰而屈人之兵,迫使對方妥協;二是反擊,就是在阻止策略無效的情況下,發動烈度有限的局部太空軍事行動,用干擾的方式實施軟殺傷或者直接擊毀對方航天器,甚至可以俘獲航天器;三是擊敗,就是在反擊之后遭受抵抗或者報復的時候,無限制上調作戰烈度,不惜以全球喪失進入太空的機會為代價,贏得太空戰的勝利。
從新版《國家太空戰略》可以看出,美國在太空領域的核心利益,就是在新興產業、尖端科技和國家安全層面,一切以美國優先為原則。美國在太空領域的操作層面,將會力爭獲得無阻礙進入太空的自由,獲得太空自由航行權。美國這份太空戰略,算是正式宣告了廢棄國際太空公約,開始應對全球范圍的太空軍事化趨勢,承認未來在太空爆發戰爭的可能性。為確保技術的全球領先,美國將增加對太空探索的投入,精簡商業航天參加軍事領域活動的審批流程,扶持多種研發客體,改組傳統軍火巨頭,扶持獨立工作室和中小型研究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