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2018年4月,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連續舉行兩場有關“太空戰”的聽證會。在聽證會上,美防務部門官員和智庫專家表示,面對中國和俄羅斯在太空領域的迅猛發展,美應通過增加防務預算、加強機構協調、加快軍事部署、加強外部合作等方式提升太空競爭能力,做好“應戰”準備。
第一,充分認識太空領域的競爭與威脅。美官員及專家認為,美國面臨的挑戰主要有:一是太空技術難以壟斷。3D打印、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等技術的快速發展、高通量通訊衛星技術取得進展、近地軌道大規模商業衛星計劃推出等因素,大幅降低了進入太空的成本,太空的參與者更加多元化。二是中俄加快開發太空武器。中國和俄羅斯每三到五年就開發出一代反衛星武器,美國花了十年才開發出應對其第一代反衛星武器系統。中俄未來或在太空推行反介入和區域拒止戰略,如果與美發生沖突,它們可能會攻擊美太空設施。有專家還稱,俄羅斯和中國正在不斷提升可用于干涉美國行動自由的太空作戰能力,開發可做出靈活反應的毀滅性和非毀滅性太空武器。它們還將太空技術用于支持其他軍事領域的發展,如天基偵查、通信和導航等。三是缺少底線共識,存在誤判可能性。根據對太空危機的模擬和戰爭推演,空間沖突升級的底線很模糊,
第二,美國在太空領域存在四大短板。美國目前并沒有為太空戰做好準備,在太空領域存在四大短板:一是管理機構不清。美國沒有負責太空戰的明確頂級決策機構,雖然由美國戰略司令部總體負責,但實際上其決策權并不固定,與美國國家偵查局等太空情報力量各司其職,無法適應新的變化和要求。二是采購程序拖沓。預算審批速度過于緩慢是主要問題,提出創新思想到獲取預算支持大約需兩年時間,這足夠那些商業太空公司開發出新一代技術。三是投資方向失準。盡管美空軍司令約翰·海頓明確表示不再投建巨大、昂貴和非多樣化的太空設施,而要建設有彈性、具備反應能力的太空設施,但國防部2019財年的預算并沒有體現這一意圖。四是外部合作不足。美國缺乏與盟國太空作戰力量的整合,與商業航天公司的交流也不充分。信息的過度保密抑制了美與國際伙伴和商業公司合作的能力。
第三,從五方面著手提升“太空戰”能力。為實現美國《國家太空戰略》制定的目標,軍方和智庫專家提出五方面應對措施:一是進一步增加對太空領域的投入。2019年財政預算提出為“太空軍事”撥款125億美元,用于支持太空行動聯合部隊及開發和部署關鍵的軍事系統。美防務部門官員和智庫專家認為,未來應設立特事特辦的航天資本基金,采用靈活的授權方式支持需要做出快速反應的項目。二是加強機構統籌和跨部門合作。太空行動必須與各軍種無縫銜接。應對太空威脅要賦予作戰指揮官適當的指揮權,調遣各軍種力量以應對威脅,同時要在戰時厘清指揮官、美戰略司令部和其他政府太空機構的關系。決策者和指揮官要共同確定戰略意圖和政治―軍事目標,共同評估軍事計劃和決策流程是否需要應時調整,同時要消除因跨機構合作造成的計劃執行障礙,確保政令暢通和信息共享。三是完善太空軍事設施的部署。提出從五處著手,有效提升美國對太空威脅的態勢感知能力:即部署下一代戰略導彈預警系統;獲得精準導航和授時能力,繼續開發防信號干擾的GPSⅢ系統;改進GPS地面站,推行反干擾的先進軍用碼;要求商業航天企業不再使用外國制造的推進器;保護重要的太空設施,如深空先進雷達等。四是加大轉變思維方式和人才培養的力度。只有高層領導認識到太空領域事態的緊迫性是不夠的,目前空軍尚未轉變思路,缺乏天基意識。未來必須讓每一個基層軍官對該問題有所認識,并開展演習和訓練,最終徹底改變作戰方式。解決人才問題也是重中之重。空軍應從軍民兩個方面招募獨立于空軍采購力量的太空采購專業人才。五是推進與盟友和私營企業的合作。其一,加強與盟國的合作。目前美國防部正打算與挪威共同建立一個通信系統,2019財年預算要求加快在北極地區部署太空偵測能力。其二,利用商業衛星系統,并明確對其加以保護的立場。對手可能會破壞商業衛星系統,這是私營公司不愿承擔的風險。美防務部門官員和智庫專家建議對商業衛星運營者推行賠償項目,補償這些公司優先為美國政府服務所付出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