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10月28日,嘉興市交通運輸局網站發布了嘉興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的《嘉興市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嘉政辦發〔2024〕23號),明確到2027年打造成為“長三角低空經濟發展高地”的目標定位以及“3+2+2+X”的總體發展格局;到2027年,建成各類低空航空器起降場(點)150個以上,開工建設平湖通用機場,開通各類低空航線100條以上,建成全市統一的低空飛行與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基本實現全市“三張網”全覆蓋;優先打造南湖區、海寧市2個低空應用場景示范,推動平湖市、海寧市優先打造低空產業集群,力爭低空經濟規模突破20億元,形成集聚效應。
以下是《嘉興市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全文:
嘉興市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2024—2027年)
為推動我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省政府相關工作部署,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著眼發展新質生產力,搶抓低空經濟產業密集創新和高速增長的戰略機遇期,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形成“3+2+2+X”總體發展格局,將嘉興建設成為長三角地區低空經濟發展高地,為打造長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撐。
(一)布局“三張網”建設。分步分層推進基礎設施網、航路航線網、飛行服務網。到2027年,建成各類低空航空器起降場(點)150個以上,開工建設平湖通用機場,開通各類低空航線100條以上,建成全市統一的低空飛行與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基本實現全市“三張網”全覆蓋。
(二)打造2個低空產業集群。開展產業補鏈強鏈行動,加強頭部企業招引和優質潛力企業培育。到2027年,推動平湖市、海寧市優先打造低空產業集群,全市招引一批低空經濟頭部企業、關鍵環節企業和鏈上企業,力爭低空經濟規模突破20億元,形成集聚效應。
(三)推進2個低空試點建設。全力爭創國家低空經濟發展相關試點示范,推動各縣(市、區)開展省級試點創建工作,優先打造南湖區、海寧市2個低空應用場景示范。到2027年,爭取納入低空(航空裝備)產業發展和低空經濟應用場景等省級相關試點,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試點經驗。
(四)豐富低空多元應用場景。著眼公共服務、物流運輸、文體旅游等領域,大力開展低空應用推廣,重點打造“低空+公共服務”“低空+醫療救治”“低空+物流配送”等應用品牌,加快探索“低空+載客運輸”新業態。到2027年,全市低空飛行量超過45萬小時/年。
二、工作任務
(一)適度超前布局低空基礎設施。
1.布設低空基礎設施網。開展低空新基建規劃研究,構建分級分類的低空基礎設施體系。開工建設平湖通用機場,謀劃海寧、桐鄉、海鹽、南湖通用機場。分步建設各類低空航空器起降場(點)、測試場等設施,形成多場景、多主體、多層次、有人機與無人機兼顧的起降點網絡。到2027年,建成各類低空航空器起降場(點)150個以上(其中公共無人機起降場15個以上)、試飛測試場2個以上。(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建設局、市產業集團、嘉城集團、嘉通集團、市鐵投集團、中國鐵塔嘉興市分公司,相關縣〔市、區〕政府。列第一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2.完善低空航路航線網。開展全市低空空域規劃和航路航線研究,基于空域劃設情況,統籌利用全市低空空域資源,按照常態化飛行要求,構建低空有人機和無人機航路航線網絡,加快形成服務城市、城鄉、城際的低空航線網絡。到2027年,開通各類低空航線100條以上。(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公安局、市國動辦)
3.構建低空飛行服務網。加快飛行服務站建設,構建全市統一的低空飛行與管理公共服務平臺,與省級平臺互聯互通,實現低空飛行審批、保障服務、監督管理等功能。強化運行全過程監管和低空安全保障,融合5G/6G、北斗、衛星互聯網等技術,布設智能基站網絡和衛星互聯網等設施,推動通信、監視、氣象、情報等飛行服務數據共享,加大通信鐵塔等基礎設施資源復用力度。(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信局、市公安局、市應急管理局、市數據局、市氣象局、中國鐵塔嘉興市分公司)
(二)培育完善低空經濟產業體系。
4.實施低空產業補鏈強鏈行動。支持低空飛行器整機及關鍵零部件制造業發展,完善相關配套產業,加快形成集研發、制造、總裝、測試等于一體的低空產業鏈。支持相關企業與國外零部件企業合作,落地國內生產線,逐步建立完整的國產化產業鏈,增強產業鏈韌性。梳理低空經濟產業鏈企業清單,明確全市低空經濟產業重點發展方向。(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
5.加大低空企業招引培育力度。加強與國內外重點企業對接力度,在全球范圍內開展全產業鏈招商引資,重點招引一批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頭部企業。支持優質潛力企業做大做強,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通航及無人機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到2027年,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家以上。引導和整合全市運營企業資源,培育市場化運營主體,加快引育一批檢測、培訓、維修、租賃等配套服務企業。(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信局、市國資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