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現有能力
深度偽造技術越發復雜,不使用特殊的檢測軟件就很難識破;精準推送已成為許多廣告公司和政治團體的必備手段,而電話詐騙更是在多國泛濫成災。不過這些操縱技術不斷發展的同時,對應的檢測技術也日趨成熟。
?近期的國家安全價值
未來五到十年內,深度偽造將能促使公眾輿論發生轉變,從而令對手更難做出決斷,甚至引發社會動蕩;精準推送可向軍隊成員傳達針對性的虛假信息或威脅信息,從而動搖軍心士氣;機器學習可增強數據收集和分析能力,這有助于開發攻擊更加精確的信息戰系統;欺騙算法有助于俘獲對手裝備,或使對手難以洞察己方的設施或行動。
?遠期的國家安全價值
從長遠來看,深度偽造將變得更加復雜和普遍,針對個人的精準推送也將日漸成熟。雖然反欺騙技術亦有起色,但從長遠來看,欺騙技術仍將占據上風。
?未來的挑戰或制約
信息與觀念操縱技術高度依賴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算法的優劣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培訓數據集的好壞。在可以預見的時間內,人工智能技術可能都難以恰當處理數據集未涵蓋的情形;且一旦數據集包含錯誤信息,就可能令該技術使用的人工智能出現重大漏洞或作出錯誤判斷。
2.3 機器人與半自主系統
機器人與半自主技術是八種技術中軍事效果最明顯、且最有可能被大規模軍用的技術。半自主的無人機已成為軍事強國的標配,無人車、無人艇和自動防空系統也逐漸走上舞臺。這些裝備已經或即將廣泛用于反恐和ISR等任務,未來還可能會成為各國主要的傳感平臺、網絡與電子戰平臺、精確打擊平臺乃至空對空作戰平臺。
?現有能力
如今的軍用無人機型號眾多、性能先進,但自主能力有限。無人機當前主要用于戰略偵察和反恐,其自主能力主要包括中高空和高空的長航時ISR任務、空對地打擊、低空的ISR任務以及運送少量重要物資等。
?近期的國家安全價值
未來五到十年內,無人機或將具備以下自主能力:為有人機提供空中加油等非致命性支援;以無人機集群的形式協同執行ISR任務;在敵對空域內配合友軍實施打擊;在敵對空域內實施遠程戰略轟炸。
?遠期的國家安全價值
從長遠來看,無人機將具備更強的敵我識別能力,從而在瞬息萬變的空戰中充當有人機的僚機。可在敵對空域中執行ISR任務或打擊任務的大規模無人機集群將在軍隊中普及,用于地面、水面、水下及太空的無人裝備也將全面開花。
?未來的挑戰或制約
目前大多數自主平臺只能沿預設的航路點飛行,在對抗性環境下的生存能力也不高。盡管少數無人機能通過人工智能來識別目標,但識別準確率還有待提升。此外出于倫理上的考慮(比如是否允許機器人殺人),自主系統的開發和應用還可能受到法律上的限制。
2.4 量子技術
與其它七種技術相比,量子技術的發展最為緩慢,目前基本停留在理論研究和實驗探索階段,尚無完全成熟的實用化產品。然而該技術一旦取得重大突破,就必將對通信和密碼等關鍵軍事領域產生重大影響。
?現有能力
包括芯片尺寸的磁強計和原子鐘以及量子慣性導航系統在內,一些涉及量子技術的產品已進入實驗室演示、小規模部署階段乃至商業部署階段。在各類量子技術中,量子計量與傳感技術的軍用和商用價值最為突出,研發進展也相對最快;備受矚目的量子計算技術則尚未表現出實用價值,開發出實用的量子計算機還遙遙無期。
?近期的國家安全價值
未來五到十年內,量子計算機將主要用于證明原理而非實際部署,配套的軟件和算法也同樣主要用于論證而非實用。盡管量子技術有望為密碼學和密碼分析、精確定時與導航、水下與地下移動物識別、隱身平臺探測以及精確傳感器和接收器等技術領域帶來革命性突破,但不太可能使這些技術發展到足以支持作戰行動的程度。
?遠期的國家安全價值
從長遠來看,即使已有成熟的系統設計方案,建造并測試一臺能夠大規模運算、具備容錯能力并以邏輯門為基礎的量子計算機也需要8到10年,更何況目前并無此類方案。而如果沒有配套的軟件和算法,量子計算機也同樣無法工作。縱使是相對成熟的量子慣性導航系統和量子重力儀,其體積、重量、功耗和成本也很難滿足軍用要求。
?未來的挑戰或制約
各類量子技術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尺寸過大、準確率過低或生產成本過高的問題,量子計算機和經典計算機一樣難逃黑客攻擊,而覆蓋全球的量子通信則需要天基系統的支持,可見量子技術的實用化之路仍道阻且長。
三 新興技術對戰略威懾的影響
《蘭德報告》并未逐一分析各種技術對戰略威懾的影響,而是從威懾的有效性和穩定性、戰略對手的看法以及技術組合對威懾的影響出發,探討了新興技術為戰略博弈帶來的沖擊。
3.1 新興技術對威懾有效性的影響
《蘭德報告》表示,新興技術將加強或削弱戰略威懾的有效性。總的來說,如果一項技術將加大攻擊難度或攻擊成本,則將加強戰略威懾的有效性,反之則削弱戰略威懾的有效性。如果敵對雙方都掌握了相似的技術,那么可能出現兩種情形:一是雙方由此獲得的戰略或戰術優勢將相互抵消,威懾的有效性基本不變。舉例來說,如果雙方都部署了高超音速武器,那么雙方間的戰略平衡與沒有該裝備時相差無幾;二是某一方的威懾有效性顯著提升,另一方則變化不大。造成第二種情形的原因通常有兩點:一方雖掌握了某種新興技術,但因經濟或政治成本過高而無法部署足夠的技術裝備,以至于無法對對手形成有效威懾;一方已具備較為完善的作戰體系,單獨一項技術帶來的作戰優勢微乎其微,因此對威懾有效性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