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7.建設地面配套基礎設施體系。統籌規劃已建、新建城區低空地面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具備保障各類低空飛行器存放、起降、充電、維保等功能,覆蓋多機型、多場景的低空通航機場、垂直起降點、物流配送場站等起降網絡。建成廣州第一個跑道型通用機場,新建5個以上樞紐型垂直起降場、100個以上常態化使用起降點,數百個社區網格起降點,滿足我市低空應用場景需求。(廣州空港經濟區管委會牽頭,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運輸局配合)
8.分類劃設低空空域和低空航線。充分借鑒全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成功經驗,按照國家頒發的空域分類方法,推動出臺廣州市低空空域分類劃設方案、廣州市低空航線劃設方案,適時向社會公布,與軍隊、民航空管部門簽訂廣州市低空空域管理協調運行保障協議,發揮廣州河網優勢,加快航線規劃和示范區開辟。(廣州空港經濟區管委會牽頭,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發展改革委配合)
(三)打造低空制造業高地。
9.做大做強低空經濟制造業。圍繞與低空經濟發展關聯的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藝、導航定位、智慧交通等方面加大產業培育、招商引資力度,以動力系統、飛控系統、安全系統、復合材料為重點,加大低空制造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占據技術領先高地;支持通航飛機和公務機維修、翻新、改裝及部件、整機制造,推動增材制造賦能;加大對無人機和智能航空器企業扶持力度,密切保持與低空生產企業的聯系,掌握企業技術研發進展、適航證、運營許可證辦理情況并提供必要的協助。(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配合)
10.發展低空經濟生產性服務業。建設低空飛行器檢驗檢測及質量安全保障公共服務平臺,為低空飛行器研發制造企業提供檢驗檢測、試飛測試等技術支撐服務。(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配合)
11.優化低空經濟營商環境。面向低空飛行器研發、設計、制造、運營等領域,推動出臺支持項目落地、航線運營等的政策措施。引導國有企業在低空制造領域提高投資強度,在辦理進出口業務方面提供幫助。圍繞低空科技研發、產教融合協作、低空產業孵化,吸引國內外高水平低空經濟領域領軍人才加盟,推動低空經濟領域研發及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拓展特色低空應用場景。
12.穩步開展城市空中交通試點工作。支持飛行運營公司,精選商業價值高、需求量大的起降點,探索開通大灣區內城際間的短途直達航線以及與香港、澳門之間的跨境航線。跟蹤研究世界城市空中交通發展動態、技術進展和運營經驗,研究提出我市發展路徑和辦法。爭取智能航空器獲得運營許可后在我市試點首批商業運營航線。(市交通運輸局牽頭,市科技局配合)
13. 拓展無人機物流應用場景。支持國內低空物流行業領軍企業,積極探索“無人機+智慧物流”落地,在廣州市內開展城市無人機配送、城際無人機運輸等物流方式。探索建設基于低空物流為主的低空城市保供體系以及與周邊城市的貨運無人機航線。(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4.拓展低空智能航空器公共服務應用場景。推動低空智能航空器在國土、水文、氣象、林業、環保、應急、電力、交通、城管、公安、海關、邊海防、建設、農業、海洋、“百千萬工程”等重點領域應用,各相關部門根據實際需求逐步加大采購力度,助推政府行政行為提質增效,提高智慧化城市管理水平。(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國資委、市應急管理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市公安局、市港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氣象局、廣州海關、黃埔海關按職責分工負責)
15.開展低空旅游和航空運動。以打造世界旅游消費目的地為目標,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依據空域劃設方案和景區環境條件,規劃布局適宜開展航空旅游的區域、場地和類型,打造連接景區、度假區、主題公園等旅游目的地的低空旅游網,省、市區域聯動,依托觀光游、主題游、體驗游等形態豐富低空旅游內涵,全面提升旅游品質。(廣州空港經濟區管委會牽頭,市交通運輸局、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市體育局配合)
16.構建航空應急及醫療救援體系。協調省公安廳、省應急管理廳,統籌社會航空應急救援力量,推動空中處置中心和應急力量建設,探索制訂空中處置力量組織指揮流程、管理制度、應急行動預案等。引入航空醫療急救運營單位,支持珠三角有條件的城市配備醫療救護專運直升機,支持999航空救護公務機恢復廣州基地運營,與醫療系統合作建設航空醫療急救運行模式、運轉流程,與醫療單位、保險單位簽定協同運行協議,構建航空應急及醫療救援體系,打造廣州國際領先的航空醫療救護中心。(市衛生健康委、市應急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7.打造國家級產業創新平臺。支持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國家新能源汽車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廣州)等單位,聯合低空領域國內權威機構在廣州東部中心打造建設涵蓋低空飛行器及飛行汽車公告檢測、適航驗證、安全評估、運維保障的全方位、開放式產業公共支撐平臺,覆蓋感知網絡化、空域數字化、監管智能化的數字低空綜合保障服務,提供前瞻趨勢研究、高端人才引培。(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市場監管局、市科技局、廣州空港經濟區管委會、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