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9月30日,重慶市政府網發布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重慶市未來產業培育行動計劃 (2024—2027年)》(渝府辦發〔2024〕75號),明確提出依托市制造強市建設領導小組成立未來產業發展工作專班,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國家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先行區。優先發展空天信息、生物制造、前沿新材料、氫能核能及新型儲能、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6個高成長未來產業,探索發展腦機接口及腦科學、光子與量子技術、沉浸技術等3個高潛力未來產業。到2027年,重點引育未來產業領軍人才(團隊)30個,突破30項前沿關鍵核心技術,形成50個標志性產品,打造30個典型應用場景,孵化培育未來產業領域百家高新技術企業、百家專精特新企業,打造8—10個特色鮮明的市級未來產業先導區,高水平建設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
其中,低空經濟方面,重點聚焦通用航空、先進飛行裝備、低空保障三大領域,其中還提到加快發展eVTOL、飛行汽車、混合動力航空器、撲翼飛行器及航空發動機等關鍵零部件產品,升級無人機、旋翼機、輕型飛機等整機功能和性能,加大新一代動力系統、能源系統、網聯通導、航電系統、飛控系統、任務載荷等領域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動動建設一批智能化、集成型、多用途的通用航空基礎設施:
以下是《行動計劃》詳細內容:
重慶市未來產業培育行動計劃(2024—2027年)
為大力發展未來產業,著力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中關于前瞻布局未來產業的決策部署,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和視察重慶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現有產業躍升和前沿技術產業化落地為主線,構建創新引領、人才匯聚、市場推動、全鏈協同的未來產業培育發展新生態,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國家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先行區,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堅實支撐。
到2027年,全市未來產業發展取得實質性突破,技術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帶動作用強的骨干企業,形成一批具有全國競爭力的優勢產業集群。重點引育未來產業領軍人才(團隊)30個,突破30項前沿關鍵核心技術,形成50個標志性產品,打造30個典型應用場景,孵化培育未來產業領域百家高新技術企業、百家專精特新企業,打造8—10個特色鮮明的市級未來產業先導區,高水平建設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
二、發展重點
聚焦國家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健康等重點方向,結合我市產業發展實際,優先發展空天信息、生物制造、前沿新材料、氫能核能及新型儲能、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6個高成長未來產業,探索發展腦機接口及腦科學、光子與量子技術、沉浸技術等3個高潛力未來產業。跟蹤全球前沿科技發展趨勢,鼓勵引導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前沿技術預研,力爭取得重大創新成果,積蓄未來產業新動能。
(一)高成長未來產業
1﹒空天信息
(1)新型衛星。布局姿軌控制系統、電源系統、測控數傳系統、衛星載荷等核心零部件產業,重點發展高通量通信衛星、高分辨率合成孔徑雷達衛星、超低軌通遙一體衛星等系列產品。
(2)快速響應火箭。開展不同運載能力的火箭、智能快響集裝箱發射平臺、測控地面站的研制,研究多點快速調平、商業衛星發射控制等技術,增強關鍵部段生產能力。
(3)通導遙一體化。開展衛星通信、高精度導航定位、高分辨率遙感、衛星數據傳輸等技術研發,重點推進高分辨率遙感成像、在軌實時智能處理、星地—星間通信傳輸等功能融合發展。
(4)天地一體通信系統。重點研究星間協作傳輸、星地協同傳輸、星地資源共享等先進技術,研制新一代網絡設備、用戶終端設備等天地一體通信地面設備,形成譜系化的天地融合通信芯片產品體系。
(5)北斗應用。重點開展組合導航、快速高精度定位、多源異構計算、星基增強、星間鏈路等關鍵技術研究,發展GNSS(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芯片、IMU(慣性測量單元)核心器件、組合導航及導航定位處理軟件等產品,加強衛星互聯網與北斗導航系統融合發展,壯大北斗全產業鏈。
〔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委、市委軍民融合辦、市教委、市科技局、重慶通信管理局等,各區縣(自治縣)和兩江新區、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萬盛經開區(以下統稱區縣。以下任務均需區縣落實,不再列出)〕
2﹒生物制造
(6)合成生物。研發DNA/RNA底層關鍵技術,支持生物創制、定量合成、蛋白質與細胞設計、高通量篩選、生物育種等技術創新,發展基于合成生物技術的創新藥、醫美原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等產品。
(7)生物食品。推進菌種資源庫建設,研發益生菌及發酵劑篩選、核心底盤菌種培育、發酵調控及產品純化分離等技術,發展大宗發酵產品、益生菌食品、生物合成新食品原料和添加劑等產品。
(8)生物醫藥。強化重組抗體、靶向遞送、人工組織器官構建等技術研發,發展抗體藥物、重組蛋白藥物、多肽藥物和新一代疫苗等生物創新藥,推動其在重大疾病和罕見病領域的臨床應用。加強現代生物工程技術在中藥材基因編輯遺傳改良、珍稀瀕危植物保護利用、中藥活性分子合成等方面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