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2022年4月14日,美國著名智庫蘭德(RAND)公司發布了題為《顛覆性威懾:審視技術對21戰略威懾的影響》的報告(以下簡稱《蘭德報告》)。《蘭德報告》以威懾政策的有效性和穩定性為準繩,從戰略博弈的層面,探討了網絡與電子戰等新興技術對美國戰略威懾的潛在影響,然后研判了新興技術對中俄兩國威懾理念的影響,最終就如何在新興技術背景下強化美國的戰略威懾提出了一些建議。《蘭德報告》或將促使美軍加緊發展特定領域的新興技術,以便繼續維持其戰略威懾的效力。
一 發布背景
以5G、物聯網、人工智能、半自主系統、網絡攻防、信息操縱和量子技術為標志的新一波科技發展浪潮正在美國及其它大國興起,這些新興技術不但正在深刻改變人類的社會和經濟生活,也必將對各國的國防政策產生重大影響。其中一些技術已被廣泛用于國家間的競爭與對抗,比如幾乎每年都有政府機構和國際組織遭受重大網絡攻擊,導致大規模數據泄露乃至政府機能癱瘓;以無人機為代表的半自主系統在戰場上大放異彩,在納卡沖突等戰事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信息操縱向來是西方世界的慣用手段,借助傳播力極強的現代社交媒體,由信息操縱引發的顏色革命已動搖了十余國的政治穩定。可以說不論國力強弱、立場如何,所有國家如今都必須面對新興技術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作為科技實力最強大的國家,美國自然不會忽視新興技術對國家安全的影響。美國的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通過綜合運用各項新興技術,可以從根本上改變戰爭的性質。美國軍方接受了這一看法,為此不斷加大5G網絡、人工智能、自主系統和高超音速武器等新興技術領域的投資,并以這些技術為依托,提出了“多域作戰”(MDO)和“聯合全域指揮與控制”(JADC2)等全新作戰理念。美軍發展新興技術固然是為了提升作戰能力,但若能因此不戰而屈人之兵,那自然更好不過。為此,蘭德公司研究了新興技術對戰略威懾的影響,以便美軍能從加強戰略威懾的角度,摸清最合適的新興技術發展方向。
二 影響戰略威懾的關鍵新興技術
新興技術為數眾多,為找出對戰略威懾影響最大的技術,蘭德公司的研究人員查閱了國防部(DoD)的《關鍵軍用技術清單》(MCTL)和《在研科學技術清單》(DSTL)、國防反間諜與安全局(DCSA)的《工業基地技術清單》(IBTL)以及商務部的《出口管制清單》等美方文件,《國際武器貿易條例》(ITAR)和《世界經濟論壇趨勢報告》等國際資料,甚至是中俄兩國的戰略與軍事文獻,最終以小組投票的方式確定了八種最為關鍵的新興技術:先進網絡與電子戰、信息與觀念操縱技術、量子技術、機器人與半自主系統、決策支持系統、生物技術、定向能武器以及高超音速系統。
需要強調的是,人工智能之所以不在其中,并不是因為不夠重要,而是因為蘭德公司將之視作一種輔助性技術。在蘭德公司看來,盡管人工智能對以上八種技術乃至更多技術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但只有與具體的技術結合后,人工智能才能體現出戰略威懾價值,所以不宜單獨考慮。下文將主要探討與網絡空間密切相關的四種技術,即先進網絡與電子戰、信息與觀念操縱技術、機器人與半自主系統以及量子技術。
2.1 先進網絡與電子戰
在《蘭德報告》選定的八種新興技術中,先進網絡與電子戰技術與國家安全之間的關系相對最為直接。攻擊方可利用該技術破壞聯網的關鍵基礎設施,或為情報、監視與偵察(ISR)任務創造條件。近年來的許多重大網絡安全事件已證明了該技術的價值,并促使美國及其戰略對手將該技術視為最優先的發展方向之一。
?現有能力
一些國家可利用該技術來破壞聯網的關鍵信息系統,其中包括5G網絡、物聯網、太空系統、定位、導航和計時(PNT)系統、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傳感系統、區塊鏈以及分布式賬本等,攻擊形式則包括欺騙、篡改和GPS干擾等。
?近期的國家安全價值
未來五到十年內,一些國家將建成功能齊全的5G通信網絡。此類網絡將大大促進軍用物聯網設備的發展,進而通過無處不在的感知、通信和分析能力來改善軍隊的態勢感知能力。
?遠期的國家安全價值
從長遠來看,以微型衛星(nano-satellite)為主的衛星星座可能將遍布太空,從而提高衛星網絡的彈性和對地通信范圍。同時隨著物聯網設備、傳感器和網絡的普及,各國可能需要利用區塊鏈技術來安全地管理物聯網環境。
?未來的挑戰或制約
隨著網絡化程度的加深,聯網的軍用和民用系統將更難以抵御網絡與電子戰攻擊,而這種威脅可能會拖慢網絡技術的發展。
2.2 信息與觀念操縱技術
信息與觀念操縱技術旨在扭曲一個或一群人的看法,從而引誘對方達成己方的軍事或政治目的。雖然此類心理戰概念由來已久,但網絡和人工智能的出現極大地提升了該技術的使用價值。舉例來說,深度偽造可使公眾對某一虛假信息深信不疑,精準推送則可十分高效地誘導特定群體的行為。盡管《蘭德報告》并未提及美國對該技術的態度,但縱觀全球十幾年來的政治動亂,幾乎都能發現美國的媒體和社交平臺在背后推波助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