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話傳說到輝煌呈現——“嫦娥工程”立項前后
來源:國防科技工業
|
作者: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直屬機關黨委原巡視員
|
發布時間: 2021-03-29
|
35100 次瀏覽
|
分享到:
從神話到現實,“嫦娥工程”--它既體現了華夏兒女華贍沉厚的追天夢想,也將寄托著中國航天科技工作者矢志不渝的理想追.....
3. 推動探月工程早日立項
世紀之交,當中國的飛天夢想--載人航天正在逐步成為現實之時,國人深知,進行月球探測將是我們必須選擇的前行方向,實現月球探測將是我國航天深空探測零的突破。只有掌握了月球探測技術,才能算是邁開了走出地球的第一步,才能為走向深空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同時,開展月球探測也有利于維護我國月球權益,對科學技術的發展必然具有極大的帶動作用。
經過縝密思考和長期研究,科學家們對我國月球探測工程的科學目標也基本形成了比較清晰、統一的認識。2000年8月,中科院組織專家論證會,順利地評審通過了“月球探測衛星科學目標及有效載荷”研究成果,這也標志著中國探月一期工程科學目標正式確立。中國探月一期工程所確定的科學目標有4項,即繪制月面三維主體影像圖,分析月球表面14種元素的含量和分布,探測月球土壤的表征與厚度,探測地月空間環境。
2001年1月,國防科工委在哈爾濱召開了首屆深空探測會議,與會的科學家就加快我國探月工程論證、推動我國探月工程立項達成了共識,統一了思想,探月工程得到科技界的普遍支持。2002年8月,在青島召開了有中國、美國、俄羅斯、歐洲空間局等參加的深空探測國際研討會,欒恩杰向與會代表和科技界詳細介紹了我國月球探測工程的發展思路,在國際、國內航天界引起了廣泛反響。這兩次會議產生了積極的作用,為推動工程立項作了鋪墊。2002年8月,首屆深空探測會議委托孫家棟院士協調構建探月工程框架。如何使首次探月科學目標通過工程項目的實施轉化為現實成果,是擺在孫家棟面前的嚴峻挑戰。孫家棟與欒恩杰一起為繞月探測工程總體方案和五大系統的確定,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實現月球探測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怎樣在我國現有技術水平和有限的經費條件下,實施這一復雜的多學科高技術集成的系統工程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受命之后,孫家棟院士召集了全國精干的航天工程技術人員和月球科學家,對探月一期工程--繞月探測進行了為期一年多的綜合論證,這項論證是整個工程的關鍵。
專家們在綜合論證中,結合中國航天技術的實力,集思廣益,把眾多的復雜問題像剝筍一樣層層剝開,然后去掉細枝末節,詳盡分析,直到抓住真正的技術核心問題并提出可行的技術思路。在眾多復雜學科的論證中,方方面面都要統籌兼顧。譬如,不但要確定使用哪種運載火箭和衛星平臺,還要解決怎樣實現38萬千米距離的精確測控,選取怎樣的奔月軌道,新增測控手段能否追蹤38萬千米外的月球探測器等各種工程技術和理論問題;還有如五大系統及各大分系統之間的組織與協調,都是中國人前所未曾攀爬過的座座險峰。在解決這些橫亙其間的最大難題時,孫家棟以他領導完成我國30多顆衛星研制工作的豐富經驗,注重發揚技術民主,積極引導科技人員發揮集體智慧和力量,善于將系統工程理論與重大工程實踐相結合,終于將一個銳意創新的繞月探測工程總體方案奉獻在眾多兩院院士面前。
2003年3月28日至3月1日,國防科工委(國家航天局)在北京召開了2003年民用航天工作會暨探月工程籌備會議。2003年年底,在宋健院士的推動下,中國工程院召開了我國月球探測工程院士座談會,宋健、徐匡迪等20多位院士聽取了欒恩杰、孫家棟對繞月探測工程方案的介紹,歐陽自遠對繞月探測工程科學目標的介紹。一致認為,中國在月球探測和深空探測這一高技術領域應該占有一席之地;這一工程不但可以推動我國基礎學科的發展和航天技術的進步,還可以對國民經濟發展起到促進作用。時任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說,中國工程院將全力支持我國開展月球探測活動,協助國防科工委推動探月工程早日立項。
4. 啟動探月工程
探月是破解生命起源、也是拓展人類生存空間和探索未來領域的重要環節。到2004年1月繞月探測工程申報國家立項之時,眾多的國防科技工作者已經足踏實地地為推動工程立項做了大量科學、縝密而細致的準備工作。同時,這些工作得到了解放軍總裝備部、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的大力協助,以及全國科技界的廣泛支持。
2004年1月23日,農歷大年初二,是一個值得在中國航天史上留下重大印記的日子。這一天,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批準了國防科工委、財政部《關于繞月探測工程的立項請示》。經過近40年的研究,近10年的醞釀,繞月探測工程終于得以立項。隨后,“中國月球探測工程”--正式命名為“嫦娥工程”全面啟動。這項工程計劃將月球探測分成“繞”“落”“ 回”三步來完成,即“繞(繞月)、落(物體登月)、回(物體登月并采樣返回地球)”三個階段。完成了這三個階段的任務以后,中國再考慮實施載人登月。同年,欒恩杰受命擔起中國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的重擔。他邀請老朋友孫家棟院士和歐陽自遠院士加入,三位白發老者組成了中國探月工程的“三駕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