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話傳說到輝煌呈現——“嫦娥工程”立項前后
來源:國防科技工業
|
作者: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直屬機關黨委原巡視員
|
發布時間: 2021-03-29
|
35098 次瀏覽
|
分享到:
從神話到現實,“嫦娥工程”--它既體現了華夏兒女華贍沉厚的追天夢想,也將寄托著中國航天科技工作者矢志不渝的理想追.....

圖片版權請勿盜用 國家決定正式啟動探月工程的第一步,即先派出環繞月球飛行的探測器對月球進行遙感探測,在月球探測和深空探測這一高技術領域展開中國行動。國防科工委決定,由欒恩杰擔任“繞月探測”工程總指揮,由孫家棟擔任工程總設計師。然后,由工程“兩總”聘請歐陽自遠為繞月工程應用系統首席科學家。
75歲高齡的孫家棟再次披掛上陣,親自操刀,很多人都替他捏一把汗,探月風險很大,一旦工程出現問題,已是“兩彈一星”元勛的孫家棟曾經的輝煌必定會受到影響。但孫家棟卻義無返顧,從擔任嫦娥一號總設計師、工程顧問直到嫦娥五號滿載月壤歸來。其間,孫家棟還擔綱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的總設計師等職。
此后,“嫦娥”探月工程的一切工作都在按照預定的計劃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地進行。
5. 中國人的探月之路
彪炳千秋的史冊上是這樣鐫刻的。自我國探月一期工程立項至今17年來,一代代國防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揚“追逐夢想、勇于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鋪筑了中國人的探月之路。
2007年,嫦娥一號邁出了中國深空探測的第一步。作為它的備份星,2010年發射的嫦娥二號承擔了驗證技術、深化月球科學探測的使命,不僅為落月探測驗證了部分關鍵技術,而且超額完成多次拓展任務,為后續任務提供了支持。
2013年嫦娥三號成功落月,實現了我國航天器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邁出了我國探月工程三步走中承前啟后的關鍵一步。它的備份星嫦娥四號在“鵲橋”中繼衛星搭建后則于2019年成功踏足月球背面,對這塊“處女地”展開了人類的第一次探索和挖掘。任務的成功給了險峻國際環境中昂然崛起的中國以強勁的力量支撐,就連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位專家也不得不萬分感嘆地說:“我們再也不能說中國人只會跟著干了。”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搭乘長征五號遙五火箭升空,執行月球采樣返回任務。嫦娥五號到達月球軌道后,軌道艙和返回艙保持在軌運行,著陸器和上升器著陸月球表面。著陸器使用機械鏟和鉆頭收集樣本,再通過上升器把月球樣本材料送回地球返回艙。最終采取“跳過再入大氣層”的方式,一跳出大氣層就減速并降落內蒙古,探月工程三期任務如期實現。即“繞(繞月)、落(物體登月)、回(物體登月并采樣返回地球)”三個階段圓滿成功。
實施探月工程是黨中央把握我國經濟科技發展大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嫦娥”工程自立項以來圓滿完成六次探測任務。探月工程的立項與工程研制的每一步,始終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的關懷和支持。早在2002年10月,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镕基就詳細聽取了探月工程的匯報,并以他慣有的務實精神作出了重要批示:“要抓緊探月工程的論證工作。”
2005年2月3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一同聽取了探月工程的組織及工程進展情況的工作匯報。胡錦濤再次強調了中國實施探月工程的重要意義,親切囑咐全體參加研試的同志,要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科學管理、奮力攻關,奪取工程的圓滿成功。胡錦濤還欣然揮筆,為工程題寫了“嫦娥”二字。這些都給參加研制和試驗的全體人員莫大的鼓舞和鞭策。
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多次對我國探月工程作出重要指示。2004年4月,溫家寶批示道,繞月探測工程是一項復雜的多學科高技術集成的系統工程,要統籌規劃,合理確定科學和工程目標,要充分調動和整合各方面科研資源,加強重大關鍵技術的攻關力度;各部門要精心組織,團結協作,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繞月探測工程任務。
2021年2月22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親切會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并參觀月球樣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覽,充分肯定探月工程特別是嫦娥五號任務取得的成就。
習近平強調,嫦娥五號任務的圓滿成功,標志著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圓滿收官,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是航天強國建設征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對我國航天事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7年來,參與探月工程研制建設的全體人員大力弘揚“追逐夢想、勇于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不斷攀登新的科技高峰,可喜可賀、令人欣慰。探索浩瀚宇宙是人類的共同夢想,要推動實施好探月工程四期,一步一個腳印開啟星際探測新征程。要繼續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大自主創新工作力度,統籌謀劃,再接再厲,推動中國航天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創新發展,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為增進人類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