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2. 具備多數據獲取方式的企業,其單位數據的獲取成本也相對更低
據上文,在民用無人機主要應用的測繪與地理信息領域,傳統獲取數據的途徑為衛星遙感與有人機航測,但三者應用優劣勢不同,具有一定的互補性。據航天宏圖《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募集資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報告》,公司已經規劃 自主運營的高分辨率遙感SAR衛星星座,同時已接入多顆高分辨率光學衛星的數據 源,但由于產業數字化轉型依賴更高精度、更高頻次的數據,因此僅僅使用遙感衛 星在觀測能力上存在分辨率不高,受過境等因素限制等問題。與航天遙感相比,航空遙感系統具有自主性強、信息維度廣、數據精度高、綜合效率高、使用靈活方便等優點。因此公司為實現航空與航天互補,地面輔助的空天地一體化全息感知體系, 在衛星遙感基礎上,發展地空遙感,部署大量的無人機平臺。考慮不同數據獲取方式的優劣性,具備多渠道數據獲取能力的企業,其單位數據的獲取成本也相對更低。
3. 同時,具備多數據獲取獲取方式企業,其議價能力及產業鏈話語權相對較強
公司在2017年對華測導航所售CW-10價格相對其他客戶偏低,主要系華測導航當年大量采購該機型,且華測導航作為國內測繪、衛星導航領域的領先企業,渠道范圍廣、議價能力 強,公司對其采購給予相應折扣。同時,通過縱橫股份披露的前五大經銷客戶銷售金額及占比可以觀察到,在其披露的報告期內,縱橫股份銷售給華測導航的經銷金額持續減少,主要系華測導航加強其自身無人機產品的推廣力度,減少了與縱橫股 份的經銷合作。
(三)方向:提高數據的使用價值,是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的主要手段
提高數據的使用價值,是民用無人機主機廠進一步實現價值創造的主要手段,也是形成該企業核心壁壘的關鍵環節。任務載荷是獲取數據的實現方式,但近年來創新力量有朝上游載荷供應商集中的趨勢。同時,由于民用無人機使用場景、 使用用戶在不同區域之間差異較大,從單一客戶拓展到多用戶難以實現邊際成本遞減。因此,對于民用無人機主機廠而言,價值創造更為可行的路徑或為縱深單一用戶的使用場景,從協助用戶“獲取數據”,向協助用戶“使用數據”方向縱深。
1. 提高數據的使用價值,是民用無人機主機廠進一步實現價值創造的主要手段
農業植保市場領域,以極飛科技為例,公司近年來形成了“全面感知→智能決策→ 精準執行”的智慧農業整體解決方案。首先完成農田、氣象等環境信息采集;同時開發包括農業無人機、無人車在內的精準農業裝備;最后通過智慧農業管理系統設 備和數據閉環,由人工智能輔助決策,為智慧農業提供整體解決方案。例如,極飛科技的遙感無人機等設備采集作物生長狀況和環境數據實時導入系統,利用公司的農業人工智能技術,結合對應的作物生產模型,為用戶提供可續的生產決策支持, 從“獲取數據”到“使用數據”的轉變,為極飛科技實現更大價值創造的主要手段。同時,我們認為,提高數據的使用價值,也是形成企業核心壁壘的關鍵環節。
2. 提高數據的使用價值,也是民用無人機主機廠形成競爭優勢的關鍵環節
例如,在禁毒領域,據觀典防務《轉板公司及保薦機構回復意見》,在無人機禁毒服 務行業,“數據處理技術”和“數據庫”缺一不可,否則無法對涉毒目標進行有效判別。多年來,公司針對禁毒業務自主研發了禁毒系列無人機,積累了約400萬平方公里的影像數據,并且每年增量不低于30萬平方公里,形成了飛行數據庫、毒品原植物數據庫和無人機禁毒信息數據庫,構建了無人機禁毒的支撐體系,形成了公司相比于其他競爭對手的領先競爭優勢。
[ 六、軍用:強調裝備特征,重視成本優勢與平臺化創新 ]
(一)特點:向下縱深數據應用受限制,高客戶集中度提高競爭高門檻
相較民用無人機,軍用無人機系統的裝備特性,使其競爭格局驅動力相對不同。
1. 軍用數據的高保密性要求,限制軍用無人機系統主機廠向下游數據應用層縱深
我們認為向下游縱深,提高數據的使用價值是民用無人機廠商創造價值的主要路徑之一,但此前提在于下游客戶同意并允許他們能夠復用數據價值。但在軍用無人機系統領域,由于軍用客戶的高保密性要求,一般而言主機廠較難以滲透到該領域, 限制軍用無人機主機廠向下游數據產業鏈縱深,從而多數主機廠集中在整機階段。例如,即使是公共領域如禁毒服務,也具有較高的保密性要求。
2.下游使用客戶的高集中度及對裝備的高可靠性要求等,提高了軍用無人機市場競爭的高門檻
再如,我們強調工業用無人機較弱的范圍經濟特征。即由于自然地理特征、城市建 筑特征、農地分布特征差異極大,城市與城市之間、用戶與用戶之間幾乎沒有任何連接,使得網絡效應較差,無人機主機廠直銷渠道難以覆蓋各細分領域的全部客戶, 因此工業無人機市場經銷商的存在具有合理性。但對于軍用無人機系統,裝備列裝 的計劃性經濟及全國范圍內武器對抗的統一化要求,決定了它相對于民用無人機系統,客戶穩定性相對突出,即體現為軍用無人機領域的競爭格局相對集中。
(二)壁壘:裝備特征下,牽引對平臺化創新能力與成本優勢的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