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我們認為,軍用無人機系統的“裝備特征”與民用領域的“載體特征”決定二者的寡頭塑造力存在一定差異。一方面,體現在要求主機廠需要理解軍方對裝備性能需求方向的掌握,強調平臺化的創新能力,研發產品符合下游軍方客戶在一定時期內對于裝備性能的需求;另一方面,軍用無人機系統的裝備特性,疊加相較有人機而言更為強調的消耗性特征,使得成本優勢是關鍵,因此具有自研能力+優秀供應鏈管理能力的企業或相對領先。
1. 先發優勢突出
雖然洛馬公司為美國傳統軍用有人機供應商,但實際上諾格公司最早為美國國防部 提供軍用無人機系統,諾格與通用原子公司二者在無人機領域發展均源起上世紀90年代的并購。實際上,“全球鷹”由美國Teledyne Ryan設計,而Teledyne Ryan在1950s~60s開發的靶機(Ryan Firebee)與遠程偵察機(AQM-91 Firefly)是美國空 軍率先使用的軍用無人機機型,Teledyne Ryan于1999年被諾格公司收購,成為諾 格公司無人機項目的核心。
2. 成本與性能兼顧
性能上,據《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DODs Demonstration Approach Has Improved Project Outcomes》(United States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1999), “全球鷹”在技術上被認為是成熟的,因為它許多部件都從其他服役時間長的飛機上改裝而來。而“暗星”項目在1996年第二次飛行試驗中墜毀,糾正導致墜機的設 計問題使得該項目變得更為昂貴和耗時。同時,據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 網站,相比于“暗星”項目只能攜帶雷達或EO有效載荷之一,“全球鷹”可同時攜 帶兩種有效載荷,滿足美國空軍對偵查的需求。此外,我們認為,在諾格公司收購 Teledyne之前,Teledyne在航空航天電子及通信系統領域的領先技術水平,也在一 定程度上輔助了“全球鷹”的成功競標。成本方面,1999年上述GAO報告中稱,國 防部預測顯示,未來批產版本的“黑暗之星”單價將達到1370萬美元,高于初始美 國空軍設置的1000萬元目標。
3.理解軍方需求
“全球鷹”項目方面,洛馬公司失敗的關鍵因素之一,在于過多強調隱身性能而忽略偵察機對于航程的需求。再如,2018年波音公司贏得美國海軍 “艦載無人機空中 加油系統”項目MQ-25A的競標,獲得8.05億美元合同,將設計制造4架原型機,擊敗洛馬公司和通用原子公司,對軍方需求的準確理解是波音成功競標的關鍵因素之 一。據Breaking Defense網站新聞,海軍作戰部長空戰主管海軍少將邁克爾?馬納齊爾曾提出,“從航母上起飛的無人系統是三名(無人機)僚機和一架F-35”,因此不具備隱形性能的通用原子方案競爭失敗,同時波音公司提交的翼身尾翼設計,相較洛馬公司的飛翼設計或更滿足海軍需求。據此,波音公司在官網稱,項目的成功競標歸功于“公司了解海軍以及他們需要在世界各地的航母甲板上擁有這一重要資產的需求”。
4. 重視平臺化創新
據上文,我們曾強調,對于軍用無人機主機廠,無人機的消耗性帶來相對有人機的規模化,疊加創新力量朝上游集中、經濟力量朝下游集中,強調平臺化的創新能力顯得更為重要。
(三)軍用強調企業平臺化創新能力,給予二三級供應商提升層級機遇
我們認為,需求的復雜化(包含成本壓力的增加及客戶需求的多樣化)及創新產生 方向朝中游環節聚焦,逐步打破了傳統OEM主導供應鏈模式的力量平衡,并牽引無人機主機廠做系列改革,而這為二三級供應商提供了獲得更高影響力的機會。
降低供應端的復雜性,以“簡單供給”應對“復雜需求”是外包的核心,因此我們強調外包的核心不在于增加供應商數量持續降價,而在于精簡供應層級增強效率。據《Lea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Aerospace》(W.Beelaerts,S.C.Santema, R.Curran,Wouter Beelaerts van Blokland on 01 December 2017),為了降低供 應的復雜性,精簡供應層級是較為有效的方法,可使得庫存、交易成本、承擔風險盡 可能降低,響應能力盡可能提高,以及更快激發創新能力。該文引用了歐洲直升機 公司(歐洲直升機公司Eurocopter SA,是歐洲最大的直升機制造商,隸屬于歐洲宇航防務集團,主要從事民用和軍用直升機的研制生產,以及直升機的維修、大修服 務),飛機集成商在改革供給端的方法,體現為精簡供應層級,方法有三:(1)讓 一個供應商承擔其他相類似企業的職能;(2)讓一個供應商承擔分段裝配任務,管理其他供應商;(3)消除中間環節供應商減少損耗。而無論是哪一種,其結果在于提高供應商A的供應層級,為二三級供應商提供獲得更高影響力的機會。
國內,部分軍用無人機主機廠正通過精簡供應層級,將部裝等業務外包,以應對下游客戶需求的復雜化與成本壓力,同時把握規模經濟與創新力量。例如,據立航科 技招股書,公司于2013年開始從事飛機部件裝配業務,抓住主機廠對外釋放生產任 務的機會,公司目前已承制完成的軍機、民機、外貿機大部件裝配生產已達百余架次,涉及飛機機翼、垂尾、尾翼等部件的裝配,目前已在承制某無人機機身整機的裝配;據愛樂達2021年年報,公司是中航工業下屬某主機廠指定四家裝配單位之一,公司承接某無人機中機身大部件裝配任務,并承擔該機型前機身、中機身和后機身三段大部件對合任務。2021年,公司除完成某型無人機復雜中心段部件裝配外,還完成了該機型機身段整體交付。我們強調,軍用無人機系統的OEM地位更為突出,為抗衡創新力量朝中游擴散、經濟力量朝下游集中,對于主機廠而言,精簡供應層 級是其在把握規模經濟的同時,加大平臺化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而這給予國內二三級供應商提升供應層級的行業機遇。